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歼-15退役快,全球最短命舰载机,有何不足?

时间:2025-10-31 14:47:16 来源:领悟看世界 作者:领悟看世界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海军刚开始琢磨航母的事,手里啥固定翼舰载机都没有,空荡荡的。视线先落到俄罗斯苏-33头上,这玩意在苏联时代就验证过舰上起降,靠谱。但俄方生产线早停了,重启得砸钱,他们狮子大开口,中方一合计,不划算。

转头找乌克兰,那边有两架苏-33原型机,2009年直接打包运回国。技术资料全套到手,沈阳的团队就开始逆向,结合歼-11的框架,硬是搞出国产版。2012年首飞,2013年9月,第一批24架登上辽宁舰,算是填了从零到一的空缺。



这起步,说白了就是赶鸭子上架。辽宁舰改造紧迫,时间表卡得死死的,没法从头设计全新机型。苏-33的底子是上世纪80年代的货,双垂尾鸭翼布局,机动性是强,但气动设计老旧,推重比也就0.95左右,勉强够用。

引擎用的是AL-31F,俄制货,维护起来麻烦,国产WS-10初期还抖抖晃晃,不太稳。航电系统呢,机械陀螺仪为主,GPS信号一弱就瞎转悠。早期型号上舰时,座舱显示还挺原始,飞行员得手动切换模式,效率低一大截。



再看生产节奏,沈阳厂从2013到2015年,赶紧赶工,第二批、第三批接连下线,总数很快就破50架。2016年左右,参与东海、南海巡航,基本能拉编队升空,拦截模拟目标。但这匆忙的奠基,也埋下隐患。

滑跃起飞是硬伤,辽宁舰甲板短,斜坡只有12度,飞机起飞得减重,油弹带不满,作战半径直线缩水到800公里。满载状态下,风险高,轮胎摩擦生烟,勉强拉起机头。相比弹射起飞的对手,歼-15出动间隔长,甲板调度费劲。



2017年以后,数量上百,融入联合作战,南海演练时跟预警机配对,初步共享数据。但链路不全,信息延迟几秒,编队容易散。2018年,出口版讨论过,但重点还是国内。2019年疫情那会儿,生产线没停,口罩一戴,继续组装尾翼。

2020年,福建舰开工,歼-15开始测试兼容,但它天生不适配电磁弹射,固定尾钩对不上轨道。2021年珠海航展静态摆那儿,翼下挂PL-12导弹,亮眼是亮眼,可大家心里门儿清,这机子是过渡货。



到2022年,山东舰上大规模用它,起降上千次,维护数据反馈,盐雾腐蚀快,机身锈斑多,得高压冲洗。2023年,累计飞行小时过万,引擎叶片疲劳,车间拆检一堆事儿。

2024年,西太远海巡航,伴飞加油机延长范围,但油耗高,软管对接晃荡。整个过程,歼-15就是那块垫脚石,踩着它,中国舰载航空从无到有,初步成形。没它,辽宁舰空着甲板白搭。可匆促的起步,也让它从一开始就带着包袱,技术债一堆,压得喘不过气。



歼-15的毛病,说多了去,核心就那几样,技术老、适配差、体系弱。拿滑跃起飞说事儿,辽宁和山东舰都是这路子,飞机得自己冲坡,推力不够就得卸油卸弹。满油9吨加8吨武器,总重35吨,起飞距离超标,机头抬不起,风险直线上升。

2014年黄海训练,风小了点,编队减载起飞,半径短,拦截目标得中途加油,KC-130管子一晃,效率低。弹射起飞?想都别想,早批尾钩固定,电磁轨道一对接,咔嚓不上。福建舰2025年海试,新机弹射如箭,它只能干瞪眼。



数据链这块,更头疼。早期型号没专用链路,靠UHF无线电跟预警机聊,延迟5秒,坐标手动输,编队盲飞一段,容易乱套。2016年东海演习,雾大,仪表漂移,偏离中心线,复飞一趟,油白烧。

航电落后,玻璃化座舱不全,RWR干扰蜂鸣,手动校准罗盘。引擎AL-31F推力不稳,2015年巡航单发罢工,切换备用侧滑修正。国产WS-10初期振动大,叶片间隙调半天,火焰才稳。



作战效能呢,受限大。挂PL-12导弹只4枚,超视距攻击弱,近距格斗还行,但F-35隐身一躲,就被动。2020年西太模拟,链路断,切换狗斗,导弹追尾费劲。维护负担重,盐雾吃机身,48小时拆检,延误出动。2022年南海对抗,满编24架目标,它只拉12架,预警指挥下手动转录,效率掉30%。这些短板,在和平期凑合,实战一压,就露馅。



迭代速度快,才是它短命主因。中国海军这几年,步子迈得飞起。2013年歼-15上舰,2024年歼-15T亮相,珠海航展上AESA雷达罩一亮,相控阵探测400公里,氮化镓模块牛。引擎WS-10H推14吨,弹射杆加装,轨道加速无颤。数据链接入,触屏联动空警-600,实时坐标下发。挂PL-15,6枚超视距200公里,通用三舰,滑跃弹射切换自如。



歼-35更猛,2024年11月动态秀,低可观测涂层,翼身融合,雷达截面0.1平米。双WS-19引擎,推重1.1,折叠翼加长,着舰减速伞稳。2025年3月首飞,爬升柔和,9G过载不抖。到6月,双航母围关岛,歼-15T领队,PL-15弧线命中靶船,水柱冲天。歼-35隐身突防,低空掠海,投放炸弹爆炸映浪。



这迭代,不是瞎换,是体系升级。早歼-15孤军,歼-15T生为编队,歼-35制隐身。13年三代机,全球罕见。短板累累逼着加速,迅猛迭代甩掉包袱。说白了,它不是失败,是被自家速度淘汰。搁别人,40年才改型,咱们12年跨代,海军航空直奔深蓝。

歼-15退居二线,部分转训,陆基教新手,示范姿态。但主力是歼-15T和歼-35,高低搭配,火力隐身齐上。2025年9月,福建舰猫射,歼-35离杆冲天,早警-600伴飞,情报融一。实战台海方向,这组合对F-35和F-18,超视距链主导,导弹饱和盖。歼-15T压制,歼-35突击,预警指挥,编队拉雁,半径拉长,风险降。



海军整体,2025年三航母服役,舰载群超百架。歼-15D电子战版辅助,干扰敌雷达,J-15T多任务,KJ-600预警盘旋。工业链条转得溜,沈阳厂扩展,碳纤维压合,机器人焊。出口不急,内需先饱和。蓝海争锋,歼-15使命完,接棒新机,力量倍增。

这接棒,说到底是自信。起步匆忙时,补课;短板累累时,迭代;现在,新机上,争锋。13年短?对,但换来跨代跃升。全球看,别人慢吞吞,咱们快准狠。歼-15不是终点,是起点。未来,海空格局,它贡献大。接地气点说,这机子像老大哥,带队冲锋,累了让弟弟上。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