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一档聚焦中美军备竞赛的节目中,军事专家张召忠直言不讳地指出:即便美国在军事领域停滞不前,中国也需至少20年才能追赶上其军力水平。这一观点在当时引发了广泛讨论,那么,这一论断的背景与依据是什么?十年后的今天,中美军力对比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2015年,中美关系正处于紧张态势,美国媒体频繁炒作“中国军力威胁论”。彼时,中国海军刚服役辽宁舰,歼-20战斗机仍处于保密阶段,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覆盖范围也尚未实现全球覆盖。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召忠的分析显得尤为引人注目。

张召忠认为,美国在军费投入、技术积累以及全球军事部署等方面均占据显著优势。相比之下,中国军事现代化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他强调,追赶美国并非易事,美国不会原地踏步,中国需保持清醒头脑,避免盲目乐观。
从具体数据来看,2015年美国军费开支近6000亿美元,而中国仅为约1400亿美元。在海军方面,美国拥有11艘核动力航母,而中国仅有一艘改装自苏联航母的辽宁舰。空军方面,美国F-22战斗机已服役多年,F-35战斗机也开始列装,而中国的四代机歼-31刚亮相,五代机歼-20尚处于试飞阶段。此外,美国GPS系统已实现全球覆盖,而中国北斗系统仅限于亚太地区。在导弹技术方面,美国拥有成熟的反导系统,而中国东风系列导弹仍在不断发展中。美国在全球拥有上千个军事基地,而中国的海外军事保障能力则相对有限。

张召忠指出,这些差距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体现在体系和技术壁垒上。美国在冷战后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和技术优势,而中国则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加速推进军事现代化改革,欠账较多。他还提醒,美国不断刺激中国进行大规模军备竞赛,但中国应保持战略定力,专注于维护国家安全。
十年时光匆匆流逝,中国军事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航母数量从一艘增加至三艘,山东舰于2019年服役,福建舰于2022年下水,并于2024年进行海试,电磁弹射技术也逐步成熟。有传闻称第四艘航母正在建造中,且可能采用核动力。空军方面,歼-20战斗机已实现批量生产,数量超过200架,歼-35舰载机也在紧张测试中。导弹领域,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已服役,具有射程远、机动性强等特点。无人机方面,彩虹和翼龙系列无人机出口多国,性能优异且价格实惠。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于2020年实现全球组网,拥有55颗卫星,定位精度高且具备军民两用功能。海军驱逐舰方面,055型万吨级驱逐舰实现大批量建造,综合作战能力强。这些进步均得益于中国自主研发和突破技术封锁的努力。

然而,美国军费开支在2025年已接近9000亿美元,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福特级核动力航母已服役多艘,B-21隐形轰炸机正在测试中,高超音速武器研发也在稳步推进。此外,美国还成立了太空军,网络战能力显著增强。在全球联盟方面,北约不断扩张,对中国形成围堵之势。尽管中美军力差距在缩小,但并未完全消失。中国在局部领域如高超音速导弹等方面已追平美国,但整体军事体系仍与美国存在差距。
从实战经验来看,美国参与过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等多场战争,而中国则实战经验相对较少。张召忠后来在节目中提到,中国应专注于区域防御能力建设,而美国则更注重全球投送能力。两国在军事战略上各有侧重。

回顾张召忠当年的言论,有人认为这是示弱之举,旨在迷惑对手。类似地,他早年曾表示中国没有研发四代机的计划,结果歼-20战斗机横空出世,令美国感到震惊,甚至拆除了F-22战斗机的生产线。如今看来,张召忠的言论既有现实基础,也起到了提醒国人脚踏实地的作用。网上对此讨论热烈,有人认为十年时间中国已超出预期,也有人认为20年的追赶期限尚未到期。
2025年,中美贸易摩擦和科技战持续升级,中国芯片产业受到限制,对军工领域产生了一定影响。那么,中美军力差距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在发动机技术方面,中国WS-15发动机虽已服役,但可靠度仍不及美国F-135发动机。在电子战领域,美国EA-18G电子战飞机技术成熟,而中国歼-16D电子战飞机仍在追赶中。在核潜艇方面,美国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安静性能优异,而中国093B型核潜艇仍在改进中。在太空领域,美国星链计划已部署上万颗卫星,而中国天链卫星数量有限。在人员素质方面,美国士兵训练严格且实战经验丰富,而中国则更注重忠诚度和科技素养的培养。

张召忠强调,这些差距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并非一蹴而就。他提醒公众不要轻信媒体夸大其词的报道或渲染威胁的言论。事实上,中国军事力量已从追赶阶段迈入并跑阶段,并在部分领域实现了领跑。
中美军力对比需以数据说话。十年来的变化证明,中美军力差距虽大,但正在逐步缩小。科技决定一切,中国需持续加大创新力度,以跟上世界军事发展的步伐。

参考资料
中美综合实力差距有多大?最新报告出炉! 澎湃新闻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