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36岁唐尚珺:16年高考路终圆大学梦,回首三大关键节点

时间:2025-09-20 20:41:09 来源:极目新闻 作者:极目新闻

2025年9月17日下午,广州大学城,36岁的大二学生唐尚珺刚刚结束一门公共必修课。自2024年9月入学华南师范大学以来,他首次完整完成一年大学生活,彻底告别持续16年的高考复读生涯。这位曾被称为“高考钉子户”的考生,用16年时间书写了一段特殊的教育叙事。

唐尚珺校园生活

大二学生唐尚珺 张晗/摄

“我的确占用了公共资源,是不应该这样做的”

基础款白色T恤搭配黑色运动裤,背着双肩包的唐尚珺仍保持着学生气质。面对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这位经历过16次高考的特殊学子坦言:“现在同学们会拉我打篮球、讨论课程,这种融入感让我更自在。”从最初被围观到如今成为普通一员,他正经历着身份转变的阵痛与适应。

2024年考入华南师大信息工程专业后,唐尚珺面临着全新的学习挑战。早八课程、高数难题、C语言编程和小组作业构成日常,题海战术失效后的方法论重构让他颇感吃力。尽管每周给广西老家母亲通话时,总被催婚与催毕业,但他更关注如何平衡学业与自媒体事业——账号每周更新视频、定期直播已成为新常态。

面对公众对其多次放弃录取资格的质疑,唐尚珺首次公开致歉:“当时只考虑个人发展,确实挤占了他人机会,这些批评我都接受。”这种反思源于十六载高考路的深刻体悟,更来自家庭变故带来的现实冲击。

唐尚珺备考影像

“高考了16次”的唐尚珺 受访者供图

十六载高考路:亲情、执念与突破循环

出生在广西防城港公安村的唐尚珺,童年记忆里满是甘蔗地与红砖房。2009年首次高考372分的成绩,让他毅然选择复读。纪录片《高十》记录的2014年“高八”阶段,他瞒着家人用学费复读,在镜头前写下“梦想是中科大”的誓言。

2016年的人生转折来得猝不及防。当中国政法大学录取通知书送达时,父亲确诊肺癌的消息同时传来。带着父母游览北京的旅程中,病床前的蓝色录取通知书与白色床单形成刺眼对比。“突然觉得考上什么大学都不重要,只有亲情才是最重要的。”唐尚珺回忆道。尽管学校开出十万奖金,但新农合医保最终承担了大部分治疗费用,2018年父亲离世成为他心中永远的遗憾。

此后高考成绩逐年攀升,2019年646分被重庆大学录取,2022年又获上海交大青睐,但“清华梦”始终驱使他继续复读。在广西百色等地的复读学校,他享受着教师公寓待遇与奖金补贴,600分以上的成绩带来的经济收益,成为维持复读生活的重要支撑。

家人的焦虑在2023年达到顶点。哥哥发现补习学校光荣榜上的名字后,这个隐藏14年的秘密彻底曝光。姐姐哭问为何放弃上海交大,母亲担忧同龄人已成家立业,这些声音最终促使他调整人生规划:“年龄不等人,清华梦该醒了。”

社交账号里的自我呈现与公众审视

如今唐尚珺的自媒体账号累计发布202条作品,内容涵盖高考经验、大学生活与母子日常。他带母亲游览西安兵马俑、峨眉山雪景,用镜头记录78岁母亲首次看雪的欣喜。暑假回家时,6点半起床种玉米、爬树摘龙眼、摆摊卖水果的农活视频,展现着农村生活赋予的坚韧。

经济独立原则贯穿始终。从2015年起拒绝家庭资助,依靠复读奖金与助学贷款维持学业,直到2024年底才谨慎接洽广告合作。但公众审视从未停止,宿舍偷拍事件、旷课举报风波接连发生,辅导员需频繁撰写说明材料应对投诉。

唐尚珺骑行新疆

2025年9月,唐尚珺在广州大学城的江边 张晗/摄

人生新规划:从考研到创业的转变

2025年暑假的骑行新疆之旅,成为唐尚珺思想转变的契机。西藏段连续三十公里上坡路的艰辛,在见到雪山冰川时化为值得。途经百色时,复读学校举办的欢送仪式,象征着他与过去身份的彻底告别。

原本坚定的北师大考研计划出现动摇,40岁毕业面临的就业限制让他转向创业思考。结合自媒体经验,他计划在教育或电商领域探索:“总要快点立足,给母亲更好的生活。”这种务实转变,源自对母亲独自居住的牵挂——换冰箱、修房顶、装新灯的细节,透露出他对家庭责任的深刻认知。

当被问及若时光倒流会如何选择时,唐尚珺凝视着江面夕阳:“2016年中国政法大学、2019年重庆大学、2022年上海交大,这三个节点我都会入学。”他特别劝诫后来者:“复读一两年足够,早点上大学,路有很多条。”

唐尚珺新疆骑行

今年暑假,唐尚珺骑行去新疆途中,经过梅里雪山时留影 受访者供图

记者手记:当执念卸下以后

9月的广州大学城,新生军训的口号声与唐尚珺的琴声交织。当《海阔天空》的旋律飘散在江风中,这个曾16次走进考场的背影,正以普通人的姿态规划未来。16年高考路的终点,是另一段人生的起点,虽然来得晚了些,但终究,他还是走到了这里。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金羊网、此前报道等

(来源:大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