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影坛再失一员老将:冯淬帆的传奇人生与银幕记忆
许绍雄刚走,香港影坛又传来冯淬帆辞世的消息。这位横跨半个世纪的资深演员,用无数经典角色书写了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

无独有偶,冯淬帆前两日刚在社交媒体悼念过许绍雄,一句“随后就来”竟成谶语。这位70年代便活跃在荧幕上的老戏骨,其演艺生涯堪称香港电影发展的缩影。

1965年加入丽的电视的冯淬帆,很快被大导演楚原相中,主演首部电影《红花侠盗》(1967)。这段师徒情谊贯穿其整个职业生涯——2018年香港电影金像奖上,他作为“大徒弟”为楚原颁发终身成就奖,哽咽致辞:“他是我永远的恩人及恩师。”

转投无线电视后,他迅速成为台柱,主演TVB首部长篇电视剧《梦断情天》(1968)。70年代电视生涯中,他多以火爆粗鲁的形象示人,却在《小凤仙》(1973)中成功塑造一代名将蔡锷,展现严肃演技。

1983年《奇谋妙计五福星》标志冯淬帆喜剧生涯的开端。在洪金宝、吴耀汉等组成的“五福星”团队中,他以“反差核心”定位:好色、易怒、自作聪明却总倒霉受气。这种将严肃演技移植到荒诞情境的表演方式,创造出独特的“反应式喜剧”。

从“兰克司”到“犀牛皮”,冯淬帆在《福星高照》《福星闯江湖》等系列中不断深化这一形象。1987年王晶《精装追女仔》中的“刘定坚”,则通过道貌岸然的虚伪老板形象,完成对80年代市民文化的尖锐讽刺。

尽管喜剧形象深入人心,冯淬帆始终自认是严肃演员。1986年《癫佬正传》中饰演的理想主义社工,展现其表演深度;2009年《意外》里沉郁内敛的暗杀成员,更助他斩获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提名。

这位楚原首徒的创作野心不止于表演:1972年自编自导《文天祥》,1974年执导电影《香港屋檐下》,1976年跳槽佳艺电视担任监制。虽因佳艺倒闭被迫回归无线,但其多面才华可见一斑。
1986年移居台湾后,冯淬帆参演《神仙老爸》《法医奇案》等剧集,多以父亲或长辈形象出现。晚年回归香港影坛,与银河映像合作《每当变幻时》《意外》等作品,完成从喜剧符号到演技派的蜕变。

在《每当变幻时》中,他饰演杨千嬅父亲,用微小动作展现认知退化;在《意外》里,深藏不露的暗杀成员形象,彻底颠覆其喜剧标签。这些角色证明:真正的演员,终将夺回对自我的解释权。
随着曾江、谷峰、许绍雄、冯淬帆的相继离去,香港电影黄金时代渐行渐远。成龙、周星驰定义了时代高度,而这些绿叶演员则构成了时代的厚度与温度。他们编织的,不仅是银幕上的传奇,更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冯淬帆的离去,带走了一个时代的烟火气。但那些犀牛皮式的倒霉笑料、刘定坚式的市侩讽刺、社工阿伯的深沉悲悯,将永远镌刻在香港电影史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