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长孙无忌
近日,微博管理员发布公告,宣布对484个账号实施封禁处理。其中,粉丝量近两百万的“爱国大V”师伟的账号被封,成为舆论焦点。


此次封禁的直接原因,是这些账号存在攻击谩骂郑智化、侮辱贬低残障人士的恶劣行为。
事件起因于郑智化在深圳机场的一次经历。这位因小儿麻痹症终身残疾的歌手,在登机时因身体不便,用“连滚带爬”形容当时的窘境。这一表述引发了部分网友的争议。
然而,随着机场监控视频的曝光,舆论风向发生反转。视频显示,四名工作人员全程搀扶协助,并未出现冷眼旁观的情况。

郑智化很快公开道歉,承认用词过于激动,但强调残障人士出行困境的真实存在。

《经济观察报》等官媒对此事件定调,认为争议核心应聚焦于无障碍服务的完善,而非对个体的指责。官媒直言“无须道歉”,呼吁社会关注残障人士的实际需求。
这本是一场推动社会进步的公共讨论,却被部分别有用心者带偏了方向。
以师伟为代表的账号跳了出来,以“夸大其词”为由大做文章。
他们刻意回避25公分的高度差是否合理、残障旅客预约服务是否到位等核心问题,反而揪住“连滚带爬”四个字,给郑智化扣上“撒谎博同情”的帽子。
更令人愤怒的是,他们将矛头对准“残障”本身,用偏见言论煽动粉丝情绪。
“老登装可怜”“残疾就该在家待着”等恶评如潮水般涌来,短短几天,郑智化的微博评论区累积了近五万条攻击言论。
最终,这位曾激励无数人的歌手清空了全部微博,称账号已沦为“网络厕所”。
郑智化退网后,网暴者并未收手,直到平台出手整治。
这484个账号的下场,印证了“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老话。
尤其是师伟,平日里高举“爱国”旗帜,行事却毫无底线。这种行为,与真正的爱国精神背道而驰。
爱国从不是喊口号装出来的,正如《管子》所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真正的爱国,是对同胞的共情,是对弱者的尊重,而非打着旗号施暴。
这些人或许忘了,网络从来不是法外之地。
2023年,两高一部明确规定,针对残疾人实施网络暴力要从重处罚。
《残疾人保障法》也明确禁止通过任何方式贬低损害残疾人人格。
师伟们的言论,早已踩过了法律和道德的双重红线。
放眼当下,类似的“网络暴徒”并不少见。
汶川地震幸存的“闪光女孩”牛钰,带着机械腿走秀,却被骂“炒作”;聋哑女主播直播时,遭到“奠家军”刷屏侮辱,只能举牌求尊重;就连中国残联原主席张海迪,也难逃造谣攻击。
他们以刻薄为清醒,以敌意换流量,把网络变成了伤人的武器。
更可怕的是背后的水军产业链,有组织地刷评、带节奏、放大矛盾。
这些人的存在,不仅伤害了个体,更撕裂了社会共识。
其实,这次事件本可以有另一种走向。
我国“十四五”期间,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已超85%,128万户家庭完成无障碍改造。
但郑智化的遭遇说明,硬件之外,服务细节和社会观念仍有差距。
如果大家能理性讨论,推动机场优化登机车服务,完善残障旅客流程,或许就能让更多像郑智化这样的人出行少些障碍,多些尊严。
这才是公共事件该有的价值,可惜被网暴者毁了。
现在我们该反思,为什么一句情绪化的表达,会演变成对一个群体的攻击?
为什么有人总对残障人士抱有偏见?
郑智化不是一个人,他代表着8500多万残障同胞。
他们或许需要辅助器具,或许行动不便,但和我们一样拥有平等的权利。
《史记》里说:“德不孤,必有邻。” 一个文明的社会,不该让弱者孤单前行。
我们既要还郑智化一片清净,更要给所有残疾人创造安宁的空间。
这需要社会保障的完善,比如机场增配坡度连接装置,优化预约服务;更需要每个普通人的善意,少些苛责,多些理解。
毕竟,谁也无法保证自己永远强大,对他人的宽容就是对自己的保护。
同时,网络空间的净化刻不容缓。
中央网信办近期开展的“清朗”专项行动,正是要整治这种恶意挑动情绪的行为。
平台要守好第一道防线,像这次一样及时清理违规内容、封禁账号。
执法部门更要打通溯源追责的闭环,让“按键伤人”者付出代价。
唯有如此,才能让网络回归理性沟通的本质。
郑智化曾在视频里说,真正的封杀只有两种:违法犯罪或被市场淘汰。
而那些网暴者的结局证明,还有第三种淘汰——被文明社会所唾弃。
当有一天,残障人士出行不再成为新闻,网络上满是善意而非恶意。
那时,才是真正的社会进步。
毕竟,衡量一个社会的温度,从来不是看强者有多耀眼,而是看弱者有多体面。
-完-
笔不阿贵,文不奉承
yanbaoer2024
比较犀利的文我会发这个备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