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元罚款,退了;利息,给了;道歉,发了;涉事法官,或将被追责。临沂经开区法院这一系列“补救措施”,看似知错就改,但公众心中的不满仍未平息。
事情要从两年前的一场邻里纠纷说起。山东临沂河东区芝麻墩街道的杨宝花家,因拆迁房归属问题与同村村民孙运省产生矛盾。2023年10月的一个凌晨,孙运省带着妻子拎着粪桶、拿着羊角锤找上门,双方发生激烈冲突。最终,杨宝花的丈夫王永来被鉴定为轻伤二级,而孙运省夫妻及杨宝花女儿均为轻微伤。
官司持续近两年,直到2025年6月才宣判:孙运省被判拘役3个月,赔偿王永来2.5万余元。拿到判决书的杨宝花难以接受,自己丈夫被打成轻伤,对方却仅被关3个月、赔2.5万元。她揣着判决书冲进临沂经开区法院执行大厅,质问承办法官于某某:“要是你丈夫被打成这样,你也这么判吗?”情绪激动的她,说了一句“谁这么判决谁就没良心”。
可她万万没想到,这句话让她付出了惨痛代价。当天,法院以“扰乱法庭秩序”为由,对她作出拘留15天、罚款10万元的处罚决定,并要求3天内交齐罚款,否则强制执行。杨宝花的女儿东拼西凑,分两次向法院转账10万元。直到6月19日拘留期满,杨宝花才被释放。她崩溃道:“我就是不服气说句气话,怎么就罚这么多?”
事件曝光后,全网哗然。网友算了一笔账:孙运省动手打人致轻伤,罚款加赔偿仅2.5万元;而杨宝花动口骂了句“没良心”,却被罚款10万元。这“骂声”比“拳头”贵了4倍?更离谱的是,法院援引的《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九条明确规定:只有在法庭审判过程中扰乱秩序,才能罚款,且上限为1000元。杨宝花是在判决后到执行大厅提意见,既不在审判过程中,10万元罚款也比法定上限高出100倍。
网友嘲讽:“建议法院挂个价目表:骂法官一句10万,吐口痰20万,方便老百姓按需消费。”还有人对比:“农村妇女年均收入也就3万多,这10万得干三年农活才能攒出来,法官的耳朵比金子还金贵?”
法律界人士也指出问题。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加良表示,杨宝花情绪激动说话不妥,但法院明显用错了法律,罚款金额离谱,且拘留和罚款两种处罚同时使用也不合适。杨宝花的代理律师直言:“她是在执行大厅提意见,根本算不上‘扰乱法庭秩序’,适用这条法律本身就错了!”
最让网友愤怒的是处罚程序。按照规定,这么大额的罚款应该先听证,当事人还有复议的权利。但杨宝花表示,当时根本没人告诉她可以复议。等她拘留出来想申请复议时,法院又说已经过了期限。一份录音显示,临沂中院工作人员告诉她:“决定书上写了三天内复议,你6月23日才交申请,超期了。”
“连复议权利都被‘过期’了?这操作也太溜了!”网友质疑,这到底是执法还是“执法报复”?
舆论持续发酵,央视网等主流媒体下场批评。媒体评论直指要害:司法权威靠的是公正判决,不是“天价罚单”。罚款只是惩戒手段,不能成为树立权威的工具,一旦背离“罚过相当”的原则,只会引发更多质疑。央广网更直接批评这种“避重就轻”的执法是“权力任性”,法官作为法律守护者,更应该守住程序正义的底线。
压力之下,事情在9月迎来反转。16日,临沂市中级法院成立工作专班,省高院表态“一定会依法处理”。18日,临沂经开区法院连夜作出新决定:撤销之前的罚款决定,因为“适用法律错误”。19日,法院工作人员找到杨宝花,不仅宣读了撤销决定,还把10万块罚款连本带利退还给了她女儿,同时正式道歉。
“钱退回来了,也道歉了,但我这心里还是堵得慌。”杨宝花的话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这场从6月到9月的风波,折腾了三个多月,全家提心吊胆,女儿为了凑钱跑遍了亲戚家,这些损失又该找谁算?
即便法院认错退钱,网友们的追问却停不下来。大家最关心的三个问题,至今没有明确答案。
第一,这10万罚款到底咋批下来的?按照《刑事诉讼法》,罚款和拘留都得院长批准。这么明显的法律适用错误,审批环节为啥没看出来?是院长没细看,还是基层法官权力太大?有网友猜测:“可能是法官被骂急了,当场拍板罚的款,根本没走正规流程。”
第二,涉事法官该担啥责任?是能力问题还是态度问题?法律专家刘加良虽然批评杨宝花言行不当,但也承认法院“处罚过高”。网友们担心:“要是不追究具体人的责任,下次会不会换个法官再罚20万?”有律师网友提醒:“滥用职权可能构成犯罪,这事儿不能内部通报一下就算了。”
第三,普通百姓不服判决该咋反映?杨宝花之所以情绪激动,是因为觉得判决不公,但又不知道正规的反映渠道。专家指出,法院不仅要判案,更要做好“判后释疑”工作,告诉当事人不服判决该找哪个部门、走什么程序。可现实是,很多基层法院连咨询电话都打不通,更别说耐心解释了。
这件事之所以让全网愤怒,根本原因在于大家从杨宝花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谁没遇到过不公?谁没在气头上说过几句狠话?要是因为一句抱怨就可能被罚款10万,那老百姓的安全感从何而来?
正如网友们说的:“我们不护着说脏话的人,但更怕乱罚款的权力。”司法尊严不是靠罚款建立的,而是靠每一个公正的判决、每一次耐心的解释、每一回知错就改的担当积累起来的。
临沂经开区法院退了钱、道了歉,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能不能查清责任、堵住漏洞,让“情绪执法”不再发生,才是大家真正关心的。毕竟,这10万块退回来了,但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信心,还需要更多努力才能赢回来。
别让“依法追责”变成“内部通报”,别让“承认错误”变成“例行道歉”。老百姓要的,不是一个“知错”的法院,而是一个不敢乱罚、不能乱罚、不会乱罚的法院。否则,今天退的是10万块,明天丢的,可能是整个司法系统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