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乌冲突的战场局势再次发生重大变化,乌军在红军城出现投降情况,引发外界对冲突是否即将结束的猜测。与此同时,俄罗斯防空系统表现出色,成功击落多架敌机,而基辅方面则试图封锁相关消息,以维持战场形象。
红军城,作为乌克兰的重要铁路枢纽,在俄乌冲突中一直扮演着关键角色。乌军原本计划利用这里四通八达的地下矿道进行游击战,将红军城打造成一个易守难攻的“天然堡垒”。然而,俄军却采取了“将计就计”的策略,继库尔斯克管道奇袭后,再次派出士兵通过地下通道和废弃矿井巷道悄悄渗透,成功包围了红军城大约60平方公里的区域。

随着俄军包围圈的合拢,红军城内的乌军处境愈发艰难。在俄军发布的战俘视频中,一名乌军士兵透露了投降的原因:“指挥官早已撤离,我们既没有援兵,受伤也无人照顾。与其继续抵抗白白送死,不如投降活下去。”另一名被俘的乌军也表示,指挥部天天给他们许空愿,说局势会好转,但现实是他们连突围的缝隙都找不到。然而,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仍对外坚称“没有被包围”,这一说法连很多西方战地记者都表示难以相信。
更引人关注的是,俄军包围圈中可能还藏着一条“大鱼”。有消息透露,乌军的一个旅级指挥部被围困,里面不仅有乌军高级军官,可能还有北约的军事顾问。基辅方面显然对此非常着急,于上月31号傍晚出动美制“黑鹰”直升机,搭载特种部队试图实施闪电救援。然而,他们或许低估了现代战场的科技力量。俄军的红外无人机一路悄无声息地跟踪,地面防空雷达也早已锁定了目标。救援直升机刚着陆,就被几十架小型攻击无人机包围,最终连人带机全部被摧毁,11名救援人员无一生还。

就在红军城战事似乎大局已定之际,莫斯科在1号凌晨又拉响了防空警报。6架无人机试图袭击莫斯科市区,结果全被俄军的防空系统击落。这场成功的防空作战,与红军城上空被摧毁的救援直升机形成了鲜明对比,凸显出俄军在战场态势上的整体优势。
然而,基辅方面显然不想让这些不利消息被外界知道得太清楚。俄罗斯有位退役上校直言不讳地指出:“基辅根本不允许任何记者前往红军城和库皮扬斯克前线。”为什么?就是怕部队溃败、救援失败的事情被彻底曝光。乌总统泽连斯基的团队对外依然宣称“正在稳步推进”,私下却用警戒线把记者们死死挡在战场之外。俄军甚至主动提出可以“临时停火几小时,让记者进入现场”,但基辅方面根本不予理会。

说到底,战场上胜败本是兵家常事,但试图靠封锁消息来维持局面,终究是难以长久的。从红军城战俘的坦白,到被击落的救援直升机,再到莫斯科凌晨的防空战果,这一切都不是简单地“捂盖子”就能抹去的。现在,乌军前线的士兵们在思考如何“活下去”,而基辅的高层还在算计如何“争取到更多援助”。当这两者的心思不再同频共振时,战场的最终走向,其实早已不言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