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淄博这座充满烟火气的城市里,大燕儿度过了一个看似寻常却又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知名歌手田震身着冲锋衣走进她的超市,轻声询问能否购买一些土豆。随后,两人竟即兴合唱了那首经典歌曲《野花》。这一幕,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刻意的编排,却充满了真挚与纯粹,让人深深感受到民间艺术的质朴与魅力。
燕儿姐,在丈夫眼中,是个能干且务实的女人。她每日忙碌于超市的琐事之中,但每当忙碌间隙,她总会抱起吉他,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这几乎成了她的一种本能,一种无需外界认可、无需短视频传播、无需网红光环的本能。她守着这家小超市,守着店里的每一件杂物,但只要吉他声响起,她的精神世界便瞬间丰富起来。
在国外的一些视频节目中,我时常能看到像燕儿姐这样的人。他们或许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但一旦手中拿起乐器,便仿佛变了一个人,散发出独特的魅力。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本就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只是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渐渐忘记了这一点。
田震的到访,在中文互联网上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波澜。这不禁让我联想到国外街头那些不收门票的音乐演出,如Coldplay、Teddy Swims等,他们在街头吟唱,与观众近距离互动,展现出音乐人最本质的一面。相比之下,国内许多音乐人却被商业演出“保护”得过于严密,演唱者与观众之间隔着层层屏障,他们面对的,往往是一张张模糊的脸庞。
燕儿姐在互联网上引起关注,不仅因为她的音乐才华,更因为她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中年女性的生活态度。她无需通过出走或旅行来寻找自我,因为她有自己的小店、家人和世俗的生活。即便如此,她依然能够通过一把吉他,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这种在平凡中寻找不凡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像燕儿姐这样的人,就像人群中的异类,他们或许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艺术训练,但他们的作品却充满了生命力。他们的诗、他们的歌,往往能够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这种粗粝而真实的表达,往往比许多经过精心雕琢的作品更加打动人。
能够把审美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并在其中找到心灵的寄托,这样的人是值得羡慕的。他们拥有超越平凡生活的勇气,能够看到现实不堪生活的另一面,看到裂缝中漏出的光。这种生活境界,是他们亲手凿出来的,独一无二。
然而,在功利主义盛行的今天,这样的艺术爱好往往被视为无用且不务实的。许多家长在看待孩子的学习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学这个以后有什么用,能否找到好工作,能否赚大钱。他们似乎为孩子安排了一条看似正确的道路,但最终,孩子们却往往挤在大城市的写字楼里,过着乏味而日复一日的生活。他们失去了通过爱好创造另一种生活的能力,习惯于被安排,再乐此不疲地安排他们的下一代。
在短视频平台上,我经常看到这样的提问:如果你有一个亿,或是你有机会可以上清华北大,你会怎么选?世故的孩子们往往选择后者,因为他们认为上了清北之后赚的钱可能超过一个亿。尽管更实际的结果是,即便上了清北,他们这辈子也很难赚到一个亿。但这却反映出他们的价值尺度依然围绕着钱来转。
我从未看到过这样的提问:如果你能够熟练演奏莫扎特的某一段曲子,或是你能够拥有几百万,你会怎么选?我想,绝大多数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几百万。因为有了钱,他们就可以报班学习如何演奏莫扎特的曲子。更何况,学会了又有什么用呢?这种功利主义的思维,让我们失去了对艺术的纯粹追求。
从燕儿姐身上,我深刻体会到,能够唱好“山上的野花为谁开又为谁败,静静地等待是否能有人采摘”这样的句子,并不能让她拥有很多财富。但却可以让她的生活在一个人的时候变得不一样。这就是精神生活的魅力所在,它被太多人忽视了太久,却依然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