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了好处不办事?波兰拒绝为中国放行中欧班列,中国果断亮出北极航线这一“王牌”,让欧美国家措手不及。
近日,波兰关闭与白俄罗斯边境口岸,导致中欧班列被迫中断停发,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国内外广泛关注。我国外长王毅曾亲自前往波兰,承诺提供稀土出口许可,以期换取波兰对中欧班列的“开绿灯”。然而,波兰在获得好处后却立即翻脸,拒绝履行承诺。
据报道,波兰方面突然宣布,波白边境口岸将“无限期维持关闭”,这一决定明显违背了波兰此前为我国外长作出的保障中欧班列运行的承诺。
对于我国牵头推进的跨国铁路运输项目——中欧班列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口岸关闭已近半个月,从中国发往欧洲的商品大量滞留在白俄罗斯边境,每延误一天,都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损失。
那么,波兰此举是无心之失还是有意为之?
从种种迹象来看,波兰的行为更可能是故意的。当初,波兰关闭与白俄罗斯口岸的理由是白俄罗斯和俄罗斯举行大规模军演。然而,如今军演早已结束,且俄罗斯在俄军无人机入侵波兰事件上态度积极,多次表示愿意配合调查。但波兰并未领情,反而继续坚持关闭口岸。这表明,波兰政府的行为可能已超出了国家安全考量,转而出于政治目的。
这一事件也警示我们,在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并非所有国家都值得信赖。许多国家缺乏对外政策的连续性,今天可能与你谈笑风生、许下承诺,明天就可能因其他政治利益而撕毁协议。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常常采用双重标准处理国际事务。
从某种角度来看,为确保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性,除了依托两大欧亚大陆桥建立的中欧班列外,中国还需开辟更多通往世界各国的道路。海运无疑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中之重。而事实也证明,在波兰卡着中欧班列拒不放行时,中国已找到了一条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新路线——北极航线。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北极冰盖向北缩减,北极地区航线的适航时间越来越长,已初步具备大规模商用的价值。然而,开发这条航线不仅需要投入巨额资金,还需面对北极地区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
就在各国犹豫不决时,中国宣布愿意与俄罗斯及北冰洋沿岸国家共同就北极航道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商业化运营展开深入国际合作,共同开发这条造福人类的重要航线。这一举措让还在犹豫的欧美国家措手不及:中国的动作太快了。
相较于从中国港口出发、经由苏伊士运河和地中海进入欧洲的传统路线,北极航线无疑更近、更高效。因此,北极航线的潜力和商业价值极高。如果能够完成开发,即使中欧班列受阻,北极航线也完全可以作为替代方案,甚至成为中欧跨境贸易的主要渠道。
说实话,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政策和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在中亚、阿拉伯和非洲地区的深入推进,建立一条环亚欧大陆的铁路运输体系并非遥不可及。从某种角度来看,留给波兰与中国讨价还价的空间已经不多了。在未来,波兰若不想参与这一贸易体系,有的是国家愿意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