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韩剧再掀争议:川菜大师成韩学徒,明朝厨师成偷师者?

时间:2025-09-21 16:16:21 来源:吃瓜盟主 作者:吃瓜盟主

近期,娱乐圈的舆论风向显得颇为异常。

一边是韩剧《暴风圈》中,破旧的棚户区被描绘成“2025年的大连”,政客脚下踩的地毯竟是五星红旗,这一设定引发了广泛争议;



另一边,在林允儿主演的《暴君的厨师》中,剧情更是离谱,明朝厨师被怒斥“偷辣椒油”“手段卑劣”,甚至声称川菜大师是在韩国学了五年才出师。这不禁让人质疑,中华饮食的千年传承,难道全靠韩国的“技术输出”?

这哪里是拍剧,分明是将历史当作橡皮泥,随意捏造以满足自身快感,同时还不忘踩一脚邻国。

更令人惊讶的是,即便剧情如此荒谬,仍有粉丝为其辩护:“别玻璃心了!这是编剧写的,与演员无关。”这甩锅的速度,简直比川菜颠勺还利索。

先说说全智贤的这部《暴风圈》。

曾经,凭借《来自星星的你》,她在中国收获了无数粉丝。然而,新剧一出,她的路人缘却“暴风式”崩塌。这并非因为她演技退步,而是剧情太过大胆:中国被扣上“好战”的帽子,城市景观靠搭棚造假,象征国家尊严的旗帜竟成了任人践踏的地毯。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误会”或“尺度问题”,而是明目张胆的文化冒犯。若说这是巧合,那这巧合未免也太“精准”了吧?

可偏偏就有粉丝为她开脱:“演员只是打工的,得听甲方的。”



这话听着耳熟吗?就像你朋友在饭局上骂你妈,你说他过分,他回你:“我是被老板逼的,我只是照本宣科。”

你信吗?全智贤作为一线影后,资源任选。她要是真觉得剧本有问题,大可拒演。

既然接了,还一句不改地把“中国好战”念得字正腔圆,那不就是默认认同吗?粉丝再怎么洗,也洗不掉“主动参与”这四个字。

更魔幻的是林允儿这边,《暴君的厨师》简直是一部“颠倒史观”的烹饪教学片。明朝厨师去韩国学川菜?



请问编剧是把《本草纲目》当成韩国食谱看了吗?川菜早在明代就已形成了辣、麻、鲜、香的独特体系。辣椒虽是外来物,但融合创新正是中华饮食的精髓。

现在倒好,反倒成了“我们教了你,你还偷师”的戏码,这要脸吗?



剧中台词更是离谱至极:“明朝徒有其表,只有花架子”“朝鲜用实力碾压明朝”……听听,这哪是拍剧?这分明是借着古装外壳,搞精神胜利法。

最讽刺的是,不少韩国观众还真信了,评论区一片“我们历史很正”的自我感动。合着你们拍个剧,自己先入戏太深,连现实都分不清了?



而更让人心寒的是,这些明星在中国捞金的速度一点没受影响。

9月初,林允儿在上海、杭州跑代言,粉丝围得水泄不通;全智贤更是常客,每次亮相都被捧成“女神降临”。



就连曾因广告侮辱“万里长城”遭抵制的朴宝剑,前阵子还在澳门办活动,现场人山人海,热捧如初。



这就尴尬了:你在剧里抹黑我们,我们骂两句,你装听不见;风头一过,立马卷土重来,继续割韭菜。这算盘打得噼啪响——反正你们骂完就忘,钱包永远比脑子快。

说白了,这不是个别演员的问题,而是一整套“输出+收割”的产业链。韩国影视工业擅长制造文化幻觉,把自己包装成“文明高地”,把邻国塑造成“落后反派”。



久而久之,观众真以为历史就该这么写。而我们这边呢?一部分人追星追到失智,偶像犯错也拼命洗地,仿佛承认她错了,自己的青春就崩塌了。

可追星的意义,是让自己变得更好,而不是为了维护一个虚幻人设,连基本是非都不要了。

你喜欢一个人,可以欣赏她的演技、颜值、努力,但当她参与的作品公然挑衅你的文化底线时,选择沉默或辩解,那就是在出卖自己的尊严。



爱国不是天天喊口号,而是关键时刻站稳立场。你可以不追星,但不能不尊重历史;你可以宽容误解,但不能容忍蓄意歪曲。真正的粉丝,不该是无脑护短的“应援机器”,而是能理性判断、敢于说“不”的清醒者。

别再让“限韩令”变成一纸空文,也别再让“抵制”变成三分钟热度。



下次再有明星踩线,别急着抢票、刷数据、喊“女神”。先问问自己:她尊重我吗?她的作品,是在增进理解,还是在制造偏见?

文化自信,从不靠跪着追星得来。站起来,看清真相,守住底线——这才是我们最该追的“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