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英荷联手硬抢中企芯片厂:100%控股为何难保资产安全?

时间:2025-11-07 04:23:17 来源:科普100克克 作者:科普100克克

2019年,中国闻泰科技以330亿元人民币完成对荷兰安世半导体的全资收购,这家全球顶尖的汽车芯片厂商正式成为中资企业。然而六年过去,一场围绕汽车芯片“命门”的争夺战悄然打响——英荷两国接连出手,试图通过行政干预夺回控制权。



英荷“连环拳”:从接管总部到断供晶圆

2024年9月,荷兰政府以“保护欧盟经济安全”为由,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荷兰总部,解除中国籍CEO职务;10月更以“违约”为借口断供东莞封测厂晶圆,却隐瞒自身拖欠10亿元货款的事实。英国则直接瞄准曼彻斯特晶圆厂,政客公然提议由荷兰控制的总部“强制出售”该工厂,跳过中方股东直接谈判。

这场争夺的焦点在于曼彻斯特工厂的战略价值——作为安世半导体三大晶圆厂之一,该厂每月生产2.4万片晶圆,占全球车规级功率半导体22.5%的市场份额。全球每5辆汽车中就有1辆使用其MOSFET芯片,客户涵盖博世、大众、特斯拉等巨头。若该厂停产,仅断供一天就可能造成车企数百万美元损失。



“100%控股”为何失效?霸权逻辑下的规则扭曲

荷兰的干预理由看似冠冕堂皇,实则暴露双重标准。安世半导体被中资收购后,营收从低谷跃升至23.6亿欧元峰值,毛利率从25%飙至42.4%,专利年申请量从十几件增至110件。中国市场的贡献尤为关键——占其全球收入的49.29%,汽车业务增速超26%。这种“赚着中国钱反手抢资产”的行为,彻底撕破了“市场化原则”的伪装。

英国的操作更显蛮横。2021年闻泰科技通过安世收购英国NWF芯片厂时,曾计划引入光刻机突破技术封锁,但2022年就被迫剥离86%股权。此次故技重施,荷兰尚且冻结资产,英国直接要求“强买”,将商业规则视为可随意践踏的废纸。



供应链“自救”:技术积累与产能布局成破局关键

面对围猎,安世中国早已启动应急预案:库存足够支撑至年底,新晶圆产能加速验证,上海工厂产能爬坡提速。目前安世在中国申请的专利占全球45%,车规级专利占比达62%,这些技术积累成为抵御风险的核心资产。

但长期来看,分散产能布局、绑定当地利益、加快自主研发才是根本解决之道。若中国车规级芯片实现100%国产化,英荷的“抢工厂”闹剧将失去意义——当产能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任何行政干预都将成为徒劳。



制度反制与技术自强:双重路径破解霸权困局

商务部已明确指出,英荷的干预行为破坏全球供应链稳定。对此需采取“组合拳”:对恶意接手工厂的外企实施对等限制,如市场准入制裁;同时推动国内晶圆产能扩张,上海工厂需在2025年前将月产能提升至3万片,填补欧洲产能缺口。

这场争夺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在科技霸权面前,股权证书的效力远不如技术硬实力。英荷的恐慌源于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崛起——当中国在车规级芯片领域占据话语权,全球产业链格局必将重塑。



结语:从“规则之争”到“实力较量”

安世半导体事件为所有出海中企敲响警钟:在全球化退潮的背景下,海外资产安全不能仅依赖国际规则。当技术自主权成为核心筹码,任何行政干预都将失去市场基础。唯有通过制度反制与技术创新双重路径,才能在这场科技霸权与全球化规则的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

等中国晶圆产能撑起全球半壁江山时,这些“抢工厂”的闹剧自然会失去生存土壤——实力,永远是最有力的回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