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一位家长在社交媒体上发帖,晒出了自己女儿今年的补课费用清单,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据该家长统计,仅今年一年,女儿的补课费用就高达72875元,具体明细如下:13000+10500+8300+3920+8755+21600+6800=72875元。
这位家长感叹道,三年下来,这笔费用足够买一台小汽车,或者作为一套房子的首付了!如此高昂的教育投入,让不少家庭感到压力山大。
从该家长提供的信息来看,这些费用都是通过微信转账给各类辅导班的。一张张转账截图,记录了家长为孩子教育付出的心血和金钱。
从转账记录来看,这些补课的付款金额少则三四千,多则两万多。对于多数普通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
针对此事,网友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网友表示,虽然自己不舍得花这么多钱,但为了孩子的学习,给得很“愉快”,认为这是“焦虑税”。然而,他们也承认,结果并不一定好,只是图个“不后悔”。
也有网友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只要孩子上课认真听讲,回家多做练习,复习时不开小差,根本不需要上什么补习班。这些网友表示,自己家的孩子从没报过任何补习班,但每次考试都是前几名。
事实上,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另一位家长也吐槽称,自己一下子又给女儿交了两万多补课费,今年补课费加起来已经有六万了。更让他扎心的是,花了这么多钱,女儿的成绩却并没有明显提升。不给女儿补课吧,又怕女儿说自己没有尽到义务。
对于这位家长的困境,我们深感理解。不给孩子补课吧,担心成绩上不去;花了这么多钱补课吧,成绩又不见好。这确实让家长们感到进退两难。
然而,值得我们深思的是,补课或许能暂时提升孩子的分数,但却可能透支孩子的未来。过度依赖补课,就像不断给孩子服用“补药”,反而会让孩子失去自主学习的本能。老师不讲,孩子就不学;没人督促,孩子就不动。这种外在的“输血式”教育,难以培养孩子真正可持续的竞争力。
外求是烦恼,内求才是智慧。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唤醒孩子内在的驱动力,而非填鸭式的灌输。与其疯狂地给孩子报班补课,不如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引导他们自主规划时间、独立思考问题、总结学习规律。这些能力,才是孩子受益终身的财富。
家长们应该放下焦虑,让孩子轻装上阵。拒绝跟风补课,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或许才是最好的教育投资。
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用补课费来衡量“义务”的。而是应该帮助孩子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如果孩子学不进去,不妨先暂停补课,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根源。这远比盲目补课更有效。
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