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爱情神话”加速破灭,“恋爱脑都不嫁穷人”成为时代注脚,浪漫喜剧的生存空间正被现实挤压。2025年,一部由豪华阵容打造的《物质主义者》在全球斩获超1亿美元票房,却在中国市场遭遇冷遇——豆瓣6.0的评分背后,是观众对“物质至上”婚恋观的集体质疑。这不禁让人思考:在物质焦虑与真爱渴望的拉扯中,当代人究竟需要怎样的浪漫叙事?
“如果2025年有两个男人同时追求你:一个是年薪百万的总裁,一个是经济拮据却真诚的前男友,你会选谁?”这个看似俗套的选择题,在电影《物质主义者》中有了颠覆性答案。为纽约精英阶层操办婚事的职业红娘露西,最终放弃了“完美适配”的钻石王老五,选择与穷小子前男友重归于好。导演宋席琳用这一设定,撕开了浪漫喜剧的传统面具,将经济焦虑赤裸裸地摆上银幕。

导演宋席琳(左)与主演达科塔·约翰逊、克里斯·埃文斯在《物质主义者》片场。(图/A24)
这部由《五十度灰》女主达科塔·约翰逊、“美国队长”克里斯·埃文斯及《最后生还者》佩德罗·帕斯卡联袂出演的电影,本应复制《真爱至上》式的成功,却在中国市场折戟沉沙。观众质疑声集中在两点:一是“女主年薪8万在纽约住豪宅”的悬浮设定,二是“哄骗女性嫁给穷男人”的落后观念。这种集体抵触,恰恰映射出当代人对浪漫喜剧的信任危机——当物质基础成为婚恋前提,灰姑娘式的童话早已失去说服力。

(图/《真爱至上》)
浪漫喜剧的黄金时代,始于好莱坞对女性解放运动的镜像书写。1934年《一夜风流》中,富家女与落魄记者的“斗嘴式恋爱”,开创了“欢喜冤家”的经典模式;1988年《上班女郎》里,职场女性在事业与爱情间的平衡术,则成为里根时代“个人奋斗”的完美注脚。这些影片将纽约等大都市作为背景板,通过消费符号(如《欲望都市》中Carrie的高跟鞋收藏)构建起中产女性的理想生活范式。

(图/《上班女郎》)
国内市场亦曾掀起浪漫喜剧热潮。2011年《失恋33天》以3.5亿票房创造小成本奇迹,2013年《北京遇上西雅图》则通过“拜金女蜕变”的叙事,延续了物质与真爱的二元对立。但这些作品背后,隐藏着双重规训:女性既要符合“身材姣好、情绪稳定”的审美标准,又要扮演“事业爱情双丰收”的独立典范。当80、90后观众带着对都市生活的想象走进影院,却发现银幕上的光鲜与现实中的通勤、内卷格格不入。

(图/《欲望都市》)
《物质主义者》的突破性在于,它撕碎了浪漫喜剧的浪漫外衣,将经济焦虑置于叙事核心。导演宋席琳以自身红娘经历为蓝本,刻画了纽约高端相亲局的荒诞图景:50岁大叔要求女友“27、28岁最佳”,白人女性暗中排斥少数族裔,保守派母亲寻找共和党养狗伴侣……这些场景折射出当代婚恋市场的物化逻辑——婚姻被简化为身高、收入、父母身份的数学游戏。

红娘露西与“钻石王老五”哈利的邂逅,暴露了物质至上的虚伪性。(图/A24)
影片中,露西从物质主义者到真爱信徒的转变,充满讽刺意味。她曾因父母的经济争吵而厌恶贫穷,却在目睹客户被性侵、发现“完美对象”哈利做过增高手术后,开始反思:当相亲指标全部匹配时,人性中的复杂与黑暗为何无法预判?这种觉醒在她与前男友约翰重逢时达到高潮——当哈利递上昂贵香槟时,只有约翰记得她“可乐加啤酒”的怪癖饮料。导演借此暗示:真正的了解,远比物质匹配更珍贵。

露西对穷的厌弃,最终转向对自我价值的追问。(图/《物质主义者》远鉴字幕组)
与传统浪漫喜剧不同,《物质主义者》的结局没有重逢时的电光石火,而是用大量笔墨刻画男女主角对关系的重建焦虑。当露西质疑“只是约会”的轻浮性时,约翰的回应“你不是在麦肯锡工作”触及了核心问题:为何社会将亲密关系视为女性的次要选择?这种质疑,与影片中女性遭遇的约会暴力、职场歧视形成呼应,揭示出浪漫叙事背后的性别权力结构。

电影结尾,约翰路过博物馆的“早期人类展”,暗示真爱如同史前人类的石器交换,需要超越物质的灵魂沟通。(图/《物质主义者》远鉴字幕组)
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在《亲密关系的变革》中指出,女性更擅长讲述情感故事,源于历史上的现实无力感——当她们被禁锢于家庭与母职时,对浪漫爱的想象成为精神突围的方式。但时至今日,当女性在职场取得突破、婚恋不再是必需品时,浪漫喜剧的消亡便有了必然性。正如当代女性观众的回答:“我可以不选任何一个男人,也活得很好。”

《物质主义者》剧照:当代亲密关系的探索充满谨慎与反思。(图/A24)
从《物质主义者》的争议中,我们看到了浪漫喜剧的转型困境:当物质焦虑成为集体症候,当女性不再需要童话麻醉自我,银幕上的爱情故事必须回答更严肃的问题——在算法匹配与灵魂共鸣之间,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亲密关系?或许,正如简·奥斯汀在两百多年前写下的:“不在任何东西面前失去自我,哪怕是教条,哪怕是别人的目光。”这,才是浪漫叙事最珍贵的内核。

(图/《欲望都市》)
参考资料:
[1] “Materialists,” “Too Much,” and the Modern Rom-Com, The New Yorker, 2025-07
[2] Celine Song’s Journey From Matchmaking to Materialists, Time, 2025-05
题图 | 《物质主义者》 运营 | 邓官靖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