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初期,内蒙古自治区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案件:一名外地男子因吃饺子不蘸酱油,竟被收监关押了1年多。这起案件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更在多年后成为人们讨论冤假错案的典型案例。那么,这名男子究竟是谁?他为何会因如此荒谬的理由被关押?最终又能否沉冤得雪呢?
因吃饺子不蘸酱油而被抓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王渊,是一名广东籍商人。1991年秋季的一天,他亲自前往内蒙古谈生意。谈完生意后已近正午,饥肠辘辘的王渊在街头寻找吃食。然而,作为饮食清淡的广东人,他发现当地民众偏爱大鱼大肉,难以找到合胃口的食物。最终,他只能选择一家不起眼的饺子店解决温饱问题。

王渊点了一盘素饺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期间并未蘸任何蘸料。按理说,吃饺子蘸不蘸料是个人喜好,本无可厚非。然而,一名当地醉汉却突然插手,声称吃饺子必须蘸酱油,并亲自给王渊倒了一碟酱油劝其尝试。对于口味偏淡的王渊来说,酱油是高盐食物,他自然婉拒了。
然而,就在此时,一伙警察突然出现,气势汹汹地表示要将王渊逮捕。王渊一脸茫然,他不过是个生意人,初来乍到,连当地风土人情都还没搞明白,怎会突然被逮捕?他急忙掏出好烟,边鞠躬边向警察解释自己从未作奸犯科。然而,警察却冷冷地回应:“少废话,今天来找你,就是因为你吃饺子不蘸酱油。”说罢,便命令手下将王渊强行拽走,收监关押。
人生至暗时刻
被关进监狱后,王渊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何吃饺子不蘸酱油就得被关进监狱?我国法律中从未有过如此规定。他怒不可遏地拍打着牢门,大声呼救,声称自己是被冤枉的。然而,监狱看守却选择漠视,对王渊的呼救不闻不问。
王渊气不过,对着看守大骂起来。看守瞬间被激怒,打开监室大门,将王渊拉出来一顿胖揍,并扔进禁闭室,以不给饭吃来威胁王渊认错。起初,王渊凭借骨气绝食对抗,但不到两天就饿得没有力气,只能乖乖认错。然而,他始终坚信自己是被冤枉的,逢人便诉说自己的遭遇。
久而久之,监狱里的人都以为王渊是个精神病。同监室的大哥为了“治疗”他的“精神失常”,时不时地对他一顿胖揍,并与看守联合诬陷王渊寻衅滋事、恶意打人,将其送入禁闭室。那段时间,王渊身上全是淤青和伤痕,除了他自己外,没人相信他是被冤枉的。
柳暗花明又一村
1993年春节后,中央政府下令彻查冤假错案。内蒙古自治区积极响应,成立调查组彻查全自治区侦办过的所有案件。在调查过程中,专案组发现王渊的案子缺少关键性缘由,似乎是被不明不白地关押进来的。
于是,专案组连夜提审王渊,希望他说清楚自己是怎么被抓进监狱的。王渊表示自己从未犯过偷盗罪,更不可能在千里之外的内蒙古偷东西。专案组一时懵圈,卷宗上所写和王渊自述到底谁真谁假?
为探求事实真相,专案组从与王渊同监室的室友身上找寻答案。其中有个外号叫“大马”的人透露,王渊每天嘴里念叨着“我是被冤枉的,我是因为吃饺子不蘸酱油进来的。”然而,哪条法律规定吃饺子不蘸酱油就会被抓进监狱?为确保万无一失,专案组请医生对王渊的身体状况进行了全面检查,确认其精神状况没有问题。
于是,专案组断定王渊就是被冤枉的。然而,断案需要当事人的口供。因此,专案组决定再次提审王渊。见到王渊的那一秒,专案组开门见山表示是来给他洗刷冤屈的。起初,王渊还对专案组保持戒心,但当专案组组长主动与他套近乎并聊起广东的风土人情时,王渊终于愿意回忆那段黑暗经历。
据王渊表示,当时他刚进餐馆就听见屋内包厢中传出吵吵嚷嚷的喝酒划拳之声,言语里透露着对某个局长晋升后的祝贺之情。然而,这桌人喝的太多,竟将“矛头”指向独自吃饭的王渊。一个醉醺醺的壮汉晃晃悠悠地走出包厢,指着王渊的饺子指责他不蘸酱油就是不尊重当地人。王渊气愤不已,站起身来对着这位醉汉大骂起来。然而,他万万没想到,这位醉汉竟是当地看守所的所长,而吃饺子要蘸酱油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当地的一种传统习俗。
与此同时,这位领导垂头丧气地坐在包厢中一言不发。趋炎附势之人急忙询问事情原委,并表示一定要给王渊个教训。于是乎,王渊因“吃饺子不蘸酱油”被关押进了当地的监狱。
对于王渊的经历,专案组深表同情,并立马找到当年的那位领导求证。经查,那位领导表示确有其事,只不过由于当时喝多了酒就把王渊给忘了。而王渊之所以屡次被揍也是因为自己及下属的默许。
1993年3月,“王渊案”因事实清晰、当事人均承认确有其事被判为冤假错案。同月底,王渊被无罪释放。据王渊回忆,那年那位冤枉他的领导在自己出狱当天曾拿着礼品亲自向自己道歉。然而,他并没有接受。当被问及原因时,王渊却说:“我希望万事轮回,事事有报。”
恶有恶报
时间一转来到1993年秋,此时距王渊出狱已经过去了大半年。这天,王渊突然通过媒体对外界诉说了自己自1991年至今遭遇的所有不公,包括如何被冤枉的、在狱中是如何被虐待的等等。一时间,这件事情引起了非常恶劣的社会反响。
大家纷纷质问道:“难道不蘸酱油就不能吃饺子了吗?”“怎么如今还有这种危害政法机关形象的事情出现呢?”“谁给他们的胆子,让其能随意冤枉老百姓?”彼时,当年冤枉王渊的领导也收到一纸传票,法院要求他于1933年10月15日务必出庭。
受舆论的冲击,当地政府对此案非常重视。在法庭上,王渊方律师话里话外都是在质问:凭什么人没有吃饺子时自主选择蘸料的权利?不出意外,王渊方胜诉了。法院判处这位涉事领导赔偿王渊精神损失费、误工费等各种费用共计24万元。而政府也将此案所有涉及到的公职人员踢出政法队伍,责令相关部门领导递交书面检查。
至此,这件奇冤无比的案件彻底告一段落。当事人王渊虽已恢复正常生活,但其内心所受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这起案件也成为了人们讨论冤假错案、维护法律尊严的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