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影视市场中,短剧与长剧正呈现出“平分秋色”的繁荣景象。其中,经超与安泽豪携手打造的短剧《遇见你,我的爱》,无疑是短剧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典范之作。
经超,这位在《欢乐颂》第3—5部中凭借戚牧一角赢得广泛观众喜爱的演员,此次跨界短剧领域,饰演潘海洋一角。他并未陷入传统短剧“霸道总裁”的俗套,而是成功塑造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立体多面的角色。作为总裁,他并非一贯的强势,反而有着几次失败婚姻的狼狈;作为追求者,他在爱情面前也是小心翼翼,生怕出错。经超能够自然地将角色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融为一体,离不开导演安泽豪的专业指导。
安泽豪,作为演员出身的导演,深知表演与叙事中“真实性”的重要性。《遇见你,我的爱》完全摒弃了短剧常见的“强行狗血反转”套路,使剧情更加合理自然,仿佛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遇见你,我的爱》通过讲述普通人生活中的小波折和小摩擦,用贴近生活的叙事方式,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幸福”的画卷。然而,正如叔本华所言:“人生本质是苦难,幸福只是痛苦的间隙。”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幸福往往是短暂且脆弱的,而苦难则更有可能在集体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纵观中国古代史,我们虽经历过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相对安定的时期,但在历史叙事中,五胡乱华、安史之乱、靖康之变等苦难节点往往更受关注,着墨更多。
值得注意的是,五胡乱华虽给中原大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让百姓流离失所,但也在客观上打破了民族间的壁垒,推动了民族融合,使我们能够多元发展;安史之乱撕开了盛唐的繁荣表象,却也让后世意识到“军权集中于中央”对国家稳定的重要性;靖康之变的屈辱,更是时刻警醒着后人边防建设与国家实力的紧密关联。
这些刻在民族记忆里的苦难,并非毫无意义的过往,而是化作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让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迭代中少走弯路,始终保有前行的方向。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历史底蕴”优势如今已得到了充分体现。当马斯克不遗余力地帮助特朗普竞选时,我们不禁想到了吕不韦;当他说特朗普能重新当上总统是因为他的帮助时,我们想到了韩信;马斯克又说要成立美国效率部进行改革,我们直接想到了商鞅。当他按照中国历史剧本上演完一段段悲剧后,又说想要成立美国党,对于这位曾在推特上写出《七步诗》的世界首富,我们真的以为曹操杀杨修的根本原因就是杨修喊了几句“鸡肋”吗?
到了近现代以后,中国经历了近百年的屈辱史,其实总结起来就是两句话:“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其中,中国人民历经的14年抗日战争就完整地体现出了这两句话的含金量。这段历史不仅是民族的伤痛,更成为推动国家觉醒的力量,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每个中国人心中不可动摇的目标。
现在的很多影视作品中,经常会有苦难的题材,这不是我们在歌颂苦难,而是想让我们记住历史,知道过去的不易,才懂得现代幸福生活的可贵。
电影《731》自上映后反响热烈,票房已突破15亿,且这一成绩在同期上映的其他电影中遥遥领先。在零下30℃的哈尔滨片场中,59岁的王志文瘦脱了相,蓬头垢面地蜷缩在牢笼中,指甲缝里渗着“实验材料”的血迹。他饰演的杜存山,编号012,是被日军“特设监狱”关押时间最久的囚犯。
杜存山长期装疯卖傻苟活,暗中绘制地形图并搜集牢房钥匙为越狱提供情报支持。作为矿工被抓进监狱后,杜存山与同伴计划传递真相,在墙角刻下“731害人”字样并试图藏匿实验记录纸,最终计划败露遭日军杀害。
这些被导演赵林山称为“历史的毛细血管”的细节,正是王志文啃噬200份解密档案的结果。他在资料室发现,731受害者中83%没有留下姓名,而杜存山这个虚构的名字,实则是王志文从3000个编号里“抢”来的尊严。
无论是《遇见你,我的爱》所勾勒的日常幸福,还是《731》所承载的历史苦难,它们看似毫无关联,却最终都会化作推动民族前行的力量。前者让我们朝美好的生活努力奋斗,后者告诉我们,现在的道路是前辈们用他们的血肉给我们铺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