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美国似乎越来越分不清供应商和买家的身份了!9月18日,美国众议院“中国问题”代表约翰·穆勒纳尔公开喊话特朗普,声称若中国不答应美国在稀土供应上的要求,将限制甚至暂停中国航空公司在美国和盟国的着陆权。
除此之外,他还提出另外两个附加条件,试图迫使中国让步。然而,这种自信满满的威胁,真的可行吗?
9月18日,美国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穆勒纳尔正式向特朗普喊话,提出了一套令人瞠目结舌的建议:如果中国不答应美国在稀土供应上的要求,就不让中国飞机在美国和盟国机场降落。这简直就是用航空权来威胁稀土供应,荒谬至极。
穆勒纳尔的“三板斧”招招要命:第一招,直接断航线,限制甚至暂停中国航司在美国及其盟国的着陆权;第二招,卡飞机零件,重新审查对华商用飞机、零部件和维护服务的出口管制政策;第三招,拦投资项目,协调主要盟友,共同限制中国在航空领域的对外投资。
穆勒纳尔的威胁听起来离谱,但背后却隐藏着美国不愿承认的现实:美国在稀土领域对中国的依赖度极高,短期内根本无法改变。美国国防部最新评估显示,美军装备对中国稀土依赖度高达85%。每架F-35战机需要900磅稀土材料,阿利·伯克级驱逐舰需要约5200磅。
就在这种严重依赖面前,穆勒纳尔竟然提出用航空权来威胁,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更让人意外的是,中国外交部的回应相当淡定。9月20日,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坚决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商务部同日也强调,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完全符合WTO规则。
美国不愿承认的是,其在稀土领域对中国的依赖是全方位的。中国不仅占据全球60%的稀土开采量,还控制着高达90%的稀土精炼加工产能。这意味着,即便美国有自己的稀土矿,也得运到中国来加工。
美国唯一的稀土矿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芒廷帕斯,由MP Materials公司运营。但这个矿场只能开采,不具备将重稀土分离的能力,必须将矿石运往中国进行提炼处理。就像有原料没厨师,有食材不会做菜一样尴尬。
特朗普政府曾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签署行政令“大幅增加美国关键矿产和稀土的产量”,甚至动用了1950年代的《国防生产法》。但专家估计,美国想要建立完整的稀土产业链,至少需要5到10年时间和巨额投资,这还不算技术壁垒的问题。
中国的稀土优势远不止于矿产资源,更在于几十年技术积累形成的分离提纯技术。比如包头稀土研究院研发的“无氨氮分离技术”,将稀土提取的环保成本降低了60%。这种技术领先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追赶的。
更尴尬的是,穆勒纳尔的威胁连美国自己人都不信。首先,美国的传统盟友反应相当冷淡。欧盟、日本对美国这一举措都表示不会跟进类似措施,态度可以说是相当明确了。与美国的激进做法形成鲜明对比,欧盟更倾向于通过对话解决稀土供应问题。
其次,美国航空业自己就不答应。分析认为,如果这个威胁真的实施,将导致中美航空业年损失超过50亿美元。美国航空公司股价在消息传出后普遍下跌1-3%,市场用脚投票的态度很明确。
美国航空、联合航空、达美航空这些年一直在游说政府放宽飞往中国的航班限制,因为这直接关乎他们的盈利。现在穆勒纳尔的建议等于是要砍掉他们刚恢复的市场份额,航空公司能愿意吗?
再看看国际法层面,这个威胁同样站不住脚。国际航空运输是基于双边或多边协议进行的,不是美国自己说了算。如果美国破坏《芝加哥公约》的框架,后果是国际民航秩序彻底混乱,国际民航组织也会给美国通报甚至制裁。
说到底,这场闹剧最大的价值就是提醒世界一个道理:在全球化的今天,零和思维就是个笑话。穆勒纳尔的提议无意中揭示了一个重要事实:中美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传统的贸易摩擦,升级为对关键资源掌控权的争夺。
但这种掌控权不是靠威胁和制裁能够获得的,而是要靠技术积累和产业发展。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主导地位并非偶然,而是经过几十年战略布局和技术积累的结果。从20世纪末开始,中国就将稀土开采与提炼的发展列为优先战略,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优势。
如今,中国不仅拥有资源优势,还在持续突破技术瓶颈。这种优势是用几十年的努力换来的,不是用威胁就能夺走的。美国想要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唯一的出路是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而不是想着通过政治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
更重要的是,中美经济深度融合,完全“脱钩”并不现实。实际上,中美稀土贸易仍在正常进行,美方企业依然在申请进口许可。这说明市场有自己的逻辑,不会因为政客的一句话就停止运转。
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其关系走向不仅影响两国人民,也关乎全球稳定与发展。单边主义措施往往会导致双输结果,真正需要的是加强对话,探索建立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供应链体系,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
两国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核不扩散等全球议题上仍有合作空间。如何在竞争中寻找合作,将是两国共同的课题。而不是像穆勒纳尔这样,用威胁和恐吓来解决复杂的国际问题。
这场闹剧最大的价值,或许就是让世界看清了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现代版本。中美关系的未来注定是“竞争与合作并存”,任何试图回到冷战思维的做法,都只会让自己成为时代的笑话。
面对这样的威胁逻辑,你觉得美国议员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