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傻子和骗子组成的社会中,人们痛恨的往往不是说谎者,而是揭穿谎言的人。
钱钟书在《围城》中塑造的方鸿渐形象,曾因留学期间不务正业,毕业时一事无成。为给赞助人(前准岳父)交代,他购买了克莱登大学的假博士文凭。后来,方鸿渐在三闾大学任教时,意外发现历史系主任韩学愈竟也是克莱登大学的“校友”。自此,克莱登大学成为“水货文凭”的代名词。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这类现象非但未减少,反而愈演愈烈。近日,江苏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郭伟因涉嫌学术造假、侵占科研经费被曝光,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郭伟已离职并接受警方调查。

学术造假并非新鲜事,但郭伟的骗术却令人匪夷所思——其手段漏洞百出,却能骗过众多机构与个人。公开资料显示,郭伟头衔光环加身,堪称“学术大佬”。

进一步检索发现,郭伟履历堪称“完美”:1994年以省高考状元身份考入西安交通大学材料专业,师从周惠久院士;1998年赴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从事纳米能源电池研究;2000年在日本九州大学攻读博士;2006-2023年担任德国国家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及三一集团欧洲公司总工程师;2023年回国加入江苏科技大学。

然而,最新爆料称,这位“学术大牛”疑似仅有高中学历,其过往奖项、论文及经历均涉嫌造假。网友称,在某项目对接时发现郭伟与另一重名者并非同一人,由此揭开真相。

郭伟声称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上的代表性论文,实际并无相关记录;其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人才、江苏省“333”中青年首席科学家等头衔亦无法查证。接近郭伟的学生透露,他享受副院长待遇,甚至准备冲击院士。

更夸张的是,郭伟自称拥有170多篇SCI论文,并骗取学校六七百万元,包括年薪、安家费及科研经费。

尽管学术造假、侵占经费行为可恨,但更荒诞的是,这位骗子曾获多家媒体公开报道。例如,“千龙网”今年9月1日的报道:

某权威媒体今年5月的报道:

今年上半年,多家媒体集中报道郭伟的“成就”:

某媒体报道已删除,但另一家媒体的报道更显讽刺:开篇先罗列其头衔:

随后极尽吹捧之能事:

最讽刺的是,今年夏天郭伟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后,某媒体专门报道:

顺着“俄罗斯外籍院士”线索检索,发现另一位同头衔者竟也是江苏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近日,另一位同样挂着“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头衔的学者被查,其简历亦显“高学历”。
春花秋月何时了,世间荒唐真不少。骗子固然可恨,但骗取感情、损害公正的行为更令人憎恨。掀开袍子,全是虱子;穿着袍子的人,就感觉不到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