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Eileen G’Sell
译者:Issac
校对:易二三
来源:《Reverse Shot》(2022年6月3日)
当剃须刀片划过女性大腿引发呻吟,当孩童啃食粉色塑料垃圾桶,当嬉皮士撕开疑似糖果的包装却露出骇人内里——大卫·柯南伯格在《未来罪行》中构建的阴冷地狱,从开场就以视觉暴力冲击观众神经。这部2022年上映的科幻惊悚片,凭借其极具争议性的场景设计,在点映期间便引发大规模退场潮,却也无可争议地成为当代电影中探讨残酷美学的巅峰之作。

超越挑衅的视觉实验
影片虽因肢解儿童、器官切除等场景饱受争议,但将其简单归类为挑衅之作实属偏颇。柯南伯格以手术刀般的精准,在希腊雅典废墟搭建的「合成环境」中,展开一场关于人类进化与感官异化的哲学思辨。当主人公索尔(维果·莫腾森饰)在无光舞台上进行器官切除表演时,国家器官登记局官员蒂姆林(克里斯汀·斯图尔特饰)那句「做手术是新型性爱」,不仅点破疼痛与快感的转化机制,更将影片推向对当代视觉文化的尖锐批判。

疼痛消逝后的欲望重构
在柯南伯格构建的未来世界,生态退化催生出人类的新器官进化,而感官系统也随之异化。当索尔宣称「痛苦几乎消失」时,影片通过蒂姆林对手术过程的痴迷,揭示出疼痛向性兴奋的转化机制。这种设定与玛吉·尼尔森在《残酷的艺术》中的论述形成互文:当暴力成为娱乐景观的常态,艺术如何通过「精确、尖锐和严格」的呈现,抵抗感官的麻木化?

女性主导的权力叙事
影片颠覆传统性别叙事,将手术刀交予女性角色。从蒂姆林对索尔器官的病态迷恋,到卡普里斯(蕾雅·塞杜饰)主导的器官切除表演,女性成为掌控身体政治的核心力量。当卡普里斯向前额刻新月伤疤的女性坦白「你让我充满割脸的欲望」时,美学的定义被彻底改写——伤疤成为精心设计的装饰,疼痛转化为审美体验的催化剂。

视觉暴力的伦理困境
柯南伯格通过明暗对比的灯光与暴力手术的剪辑,将每次器官移除转化为视觉奇观。当观众举着「镜头」记录表演时,影片悄然质问:在社交媒体时代,艺术与性是否已成为引人注目的曝光形式?这种设问与安托南·阿尔托的「残酷剧场」理论形成呼应——当手术室被称为「剧院」,当解剖表演取悦付费观众,艺术是否正在沦为满足窥私欲的工具?

无政府状态下的身体政治
影片中「内在选美」的荒诞设定,将身体异化推向高潮。当索尔拒绝接受器官存在而选择公开移除时,卡普里斯「我们要进入无政府状态」的宣言,揭示出癌症作为生物学无政府状态的隐喻。这种设定与当下电子人倾向形成残酷对照——当人类将记忆外包给数字设备,身体正在同化无机世界,而《未来罪行》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这种同化过程中的恐惧与诱惑。

结语:黑暗中心的审美地图
在影片高潮处,卡普里斯挥刀的瞬间,性与美学的界限彻底消融。柯南伯格用这场躯体恐怖的盛宴证明:真正的艺术从不回避残酷,而是以诊断的姿态抵抗世界的残忍。当观众在震惊与恶心间摇摆,当诱惑与排斥的可能性并存,这部作品已然完成其使命——在黑暗中心绘制出照亮人性的审美地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