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小米汽车争议不断:雷军陷信任危机,法务辩护引热议

时间:2025-11-21 16:10:54 来源:电商派Pro 作者:电商派Pro

一年前,雷军凭借“老婆是初恋、身高一米八、最落魄时银行卡里仍有40亿”等标签,成为科技圈的“爽文男主”,成功将小米汽车推上流量巅峰。当小米汽车以21.59万元的定价震撼市场时,雷军“最懂消费者”的形象深入人心,小米汽车也因此快速实现盈利。然而,随着流量红利消退,雷军精心打造的真诚人设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SU7 Ultra车主集体维权:碳纤维机盖宣传与实际不符

今年5月,小米SU7 Ultra车型因宣传与实际不符引发车主集体维权。部分选装4.2万元“碳纤维双风道机盖”的车主发现,小米汽车此前宣传的赛车级碳纤维、双风道空气动力学设计、辅助散热及提升下压力等功能,实际仅保留了外观,内部结构与普通版几乎一致。



图源:小红书

据汽车博主实测,挖孔下方风道极小,且未连接散热系统或下压力结构。车主们认为,该配置装饰功能远大于实用价值,纷纷要求退车。小米汽车承认信息表达不清晰并道歉,提出两个补偿方案:未交付订单可改回铝制机盖,已提车车主赠送2万积分。然而,这一方案进一步激怒了车主,100多位车主以虚假宣传为由起诉小米,要求退还2万元定金并赔偿三倍。

小米法务辩护引争议:雷军“不懂结构”成焦点

维权半年后,案件于近期开庭。小米法务提交84页证据材料,核心观点包括:雷军在发布会及直播中多次强调“不会太便宜,有一点点小贵”,已尽提醒义务;量产机盖仅复刻原型车外观,宣传内容未写入购车合同,不构成违约。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小米法务称“雷军不懂结构,提醒后已修改”。



图源:微博

这一辩护虽在法律层面可能成立,但引发舆论质疑。汽车作为大宗消费品,消费者决策周期长、金额大,信任成本极高。雷军曾是小米汽车的最大背书,如今却因“不懂结构”被推上风口浪尖,无疑加剧了品牌信任危机。曾经忠实的“米粉”如今成为最失望的群体,而潜在买家在观望后也多了几分谨慎。

小米汽车财报亮眼:盈利速度创行业纪录

与维权风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米汽车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财报。第三季度,小米集团总营收达1131亿元,同比增长22.3%;经调整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增长80.9%。其中,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营收283亿元,成为集团增速最快的板块。该季度小米汽车新车交付超10万台,前三季度累计交付突破26万台,预计本周将完成全年35万台的交付目标。



图源:小米微博

在SUV销量排行榜上,小米YU7位居第一,成为盈利最快的新势力品牌。然而,资本市场对这份财报反应冷淡,港股早盘跌破40港元关口,截至收盘报38.82港元,跌幅达4.81%。

品牌信任与产品力:小米汽车的双重考验

小米汽车通过营销策略和雷军的个人号召力,成功实现了品牌快速破圈,用一年时间达到了其他车企三五年才能积累的市场认知度。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成熟阶段,消费者关注的核心已从品牌故事转向产品力本身,包括质量、性能、安全性和交付体验。

对于小米汽车而言,接下来的挑战不仅是销量突破,更是品牌价值和用户信任的长期积累。雷军或许需要考虑逐步完成与小米汽车的“软切割”,将消费者信任的焦点从“雷军”转移到“小米汽车”本身。毕竟,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赛道上,唯有产品力才是立足之本。



图源:微博

作者 | 高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