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一场以“首映在广州”为主题的特别活动在珠影星寰国际影城拉开帷幕。此次活动由广州市电影家协会、广州市演出电影有限公司、广东昇格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同时揭幕了纪录电影《父辈的天空》的广州首映礼。
作为本次展映活动的启动影片,《父辈的天空》首次与观众见面。影片聚焦二战时期被称为“死亡航线”的驼峰航线,通过亲历者及其后代的口述,还原了中国民航英雄群体在民族存亡关头的铁血担当,展现了他们无畏牺牲、专业奉献的精神。影片将于10月18日全国上映,带领观众穿越历史云层,感受父辈的壮志豪情。
纪念抗战胜利主题展映启动,广州将放映180场影片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历史节点承载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与世界人民捍卫和平的坚定信念。为纪念这一伟大胜利,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抗战精神,广州市演出电影有限公司和广州市电影家协会根据《国家电影局关于开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影片展映展播活动的通知》要求,在全市范围内组织180场主题电影展映活动。通过集中展映优秀抗战题材和反法西斯题材影片,生动再现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岁月,为市民带来丰富的观影体验。
9月22日,展映活动正式启动,并以《父辈的天空》作为揭幕影片。值此庄严时刻,影片与伟大的父辈们展开时空对话,仰望他们以忠诚与热爱守护的天空,铭记牺牲,珍视当下,让和平之翼永远翱翔在人类共同的蓝天之上。
六年拍摄,记录亲历者口述与后辈追忆
纪录电影《父辈的天空》以独特视角聚焦二战时期的“驼峰航线”,通过参与飞行的亲历者及其子女、家人的口述,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讲述中国航空从业者们的勇气与奉献。
驼峰航线是二战时期中国和盟军的主要空中通道,为打击日本法西斯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条航线跨越喜马拉雅山脉,因海拔高、天气极端,运输物资的飞机常在高危情况下飞行,失事率极高。当时,年龄在20岁左右的航空从业者集结祖国西南,飞行员、机械师、报务员……热血少年在各自的岗位上与死神较量。
电影自2019年开始拍摄,历时6年取材与制作,走访中美多地,以珍贵影像记录了众多驼峰航线亲历者的口述,包括驼峰航线第一位“华人机长”陈文宽、获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的云南老兵陆建航、美国空军运输大队驼峰航线飞行员杰·温雅德(Jay Vinyard)等。
影片通过二代对父辈历史的追寻,还原了参与“驼峰空运”各个岗位上的中国航空从业者们——陈维龄、潘国定、吴敬诚、徐定中、林汝良等飞跃驼峰的热血故事。影片不仅展现了乱世儿女的炽热情感,亲情、友情、爱情……无数普通人在那段峥嵘岁月中留下了动人的大爱故事。在飞机残骸闪耀的冰冷“铝谷”之中,人性的光辉折射着未来的希望,每一次起飞都是向死而生,每一次降落都是生命奇迹。
接力完成创作,愿历史被更多人铭记
活动现场,《父辈的天空》总制片人杨丽,联合导演牛子、杨正浓、黄若宾等主创向观众分享了电影的创作心得。杨丽表示,这个历时6年、由一众主创接力完成的项目来之不易。最初,她因看到一本书《驼峰航线》而决定拍摄,但方向是商业片。在机缘巧合下,她接触到许多动人的故事,采访到几位历史亲历者,也结识了专业的纪录片团队,于是决定将类型调整为纪录电影,并想方设法抢拍下宝贵的素材。由于亲历者年龄渐长,素材获取愈发困难,后来通过一个新闻接触到一直追寻父亲脚步、挖掘父亲历史的二代们,于是后半部分做了一个视角上的变化,最终诞生了《父辈的天空》这部作品。
导演牛子从6年前就参与到项目中来,他分享了当年拍摄的难忘故事:当年过九旬的飞行员遗孀拿起丈夫那犹如印刷体一样的飞行日志时,参与拍摄的工作人员当场被感动。他自己也是流着眼泪,几乎以“盲拍”的状态完成了这段采访。随后,老太太打开老照片的一瞬间,仿佛把在场的工作人员带回当年他们在机场生活的场景,那也可能是她最幸福的时光。牛子还讲述了一位云南村庄里双目失明的老人,在拍摄时回忆当年在山顶看到美军飞机在脚下飞过时的情景,就像“山里的公交车在来回穿梭”,那种轰鸣声真的震耳欲聋。
纪录电影《日暮·归乡》的导演杨正浓也在后期参与到本片的创作之中。他最难忘的瞬间是听一位北京的二代阿姨讲述当初烧了父亲自传的情景,这也成为她一生的遗憾。或许是因为不了解,或许是因为觉得不重要,这位阿姨当年轻描淡写地做出了这个决定,到一定岁数后才发现原来自己的父亲是那么伟大,但却已难以挽救,这也成了她一生无法释怀的痛楚。“拍摄过程中会不自觉将情感投射到自己身上,现在看来或许父亲没那么伟大,但我也会反省,自己是否足够细心,是否对父亲有深刻的了解,并记录下他有价值的瞬间和历史。”杨正浓这样说道。此外,当他看到一群人都在记录自己的父亲、先辈,并希望他们的事迹能被更多人看到的一刻,真的被触动到了。
来自新加坡的年轻电影人黄若宾的父亲是中国人,他也通过这部电影完成了从剪辑师到导演的“华丽转身”,迎来了自己的大银幕首秀。在活动现场,他首先感谢了主创团队的老师和接受采访的嘉宾们。他从小对中国很感兴趣,但对“驼峰航线”这段历史却一无所知。很荣幸地参与了这部电影后,他通过镜头、资料了解到这段历史,也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更多海外的华人知道80多年前在这条“死亡航线”上发生了什么。
此外,在影片中讲述父辈故事的二代们陈安琪、吴发源、徐国基、孙国慧也来到现场,向观众倾述对父辈的思念,并不约而同表达了能在大银幕上看到父亲事迹的感动与激动之情。吴发源称,从电影中不仅看到了“父辈的天空”,还看到了英雄的天空、祖国的天空。陈安琪老人直言在拍摄和观影的过程中数次掉眼泪,也感谢了主创团队的情怀和对历史的尊重。她强调,自己的父亲只是一个平凡人,但能在那个特殊年代作出这样的选择,真的是“匹夫有责”。徐国基则直言非常感动,在大银幕上看到父亲在80多年前所做的努力,为抗战胜利付出自己的血汗与技能,更是彰显了伟大抗战精神和爱国情怀。
曾凭借电影《盲井》获得第5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银熊奖的编剧、导演李杨也来到了首映礼现场。他在看完影片后,用三个词概括了自己的感受:第一是“感谢”,感谢主创团队和出品方以真诚的态度拍出了如此真实、不加修饰的纪录片,向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中、美父辈们致敬;第二是“感恩”,需要感恩那些曾参与过抗战,为抗战胜利付出了努力甚至是生命的中外前辈们,“中华民族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民族,我们要有一颗感恩之心。”第三是“感慨”,“我们能坐在一起,看完这部电影,必须牢记当年那些吃了中午饭后有可能回不来吃晚饭的军人们、前辈们。他们置生死于身外,甚至告诫妻子不希望在出任务前与自己吵架,其实就是为了祈求即便回不来,也不留遗憾。”李杨这样解读道。
纪录电影《父辈的天空》由广东昇格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木棉盛开文娱传媒有限公司、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出品,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歌华城市电视有限公司发行,将于10月18日正式上映。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陈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