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在郑州街头偶遇一群人围着绿幕热火朝天地拍戏,切莫惊讶——这极有可能是下一个爆款微短剧的诞生现场。今日,2025·郑州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大会盛大开幕,这场汇聚了国家广电总局、抖音、红果等平台方、制作机构及创作者的行业盛会,让人真切感受到河南“竖店”之名绝非虚传。
河南“竖店”:微短剧产业的新高地
“浙江有横店,河南有竖店。”这句话在大会现场被反复提及。虽是业界戏称,却精准勾勒出河南微短剧的产业规模。数据显示,河南微短剧制播量稳居全国前三,拥有1200家制作主体,每日近百个剧组同时拍摄,从业人员超5万人。这一数据背后,是河南微短剧从拍摄到制作、从内容到传播的完整产业链。
为何是河南?四大优势铸就产业基石
国家一级演员许文广在会上道出关键:文化底蕴深厚、拍摄成本低廉、交通便利、人才聚集。他举例称,在河南,随便一个景区都可能藏着3000年的故事。从清明上河园的宋代风情,到少林寺的武术文化;从龙门石窟的佛教艺术,到殷墟的甲骨文遗迹,这里不缺拍摄场景,更不缺创作题材。微短剧不仅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更成为拉动就业、促进消费的新经济增长点。
政策扶持:从“快消”到“精品”的转型
本次大会不仅是行业交流的盛会,更推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国家广电总局启动“优秀动画微短剧扶持计划”,引导内容从“快消”转向“精品”;河南省广电局推出“大河之南·精品短剧”创作传播工程,对《画中梦华》《好戏当家》等10部优秀作品进行奖励。大会还发布了2025年河南省微短剧拍摄取景地名录,堪称一份“河南文旅打卡指南”,方便剧组按图索景。同时,红果短剧“果燃计划”播出伙伴正式启动,强化平台与地方制作力量的合作。不难看出,河南正在系统构建从选题、拍摄、制作到传播的全产业链支持体系。
内容为王:微短剧告别野蛮生长
现场嘉宾的发言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微短剧正在告别野蛮生长期,进入“内容为王”的新阶段。抖音集团副总裁李三秋强调“既要流量也要质量”;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副司长杨铮指出“不能短而浅、更不能俗”;许文广呼吁创作跳出“霸总”套路,多关注现实题材和文化传承;著名表演艺术家游本昌更是期待用数字技术在微短剧里和年轻时的济公搭戏。这些观点共同指向一个方向:微短剧的未来在于内容创新与文化深度。
全国布局:微短剧成为文化新赛道
放眼全国,微短剧已成为各地争相布局的文化新赛道。上海对精品项目最高奖励300万元,浙江设立“浙里微光·微短剧+”计划,深圳对微短剧园区建设提供最高500万元资助。这意味着行业的竞争已从单纯的拼流量和数量,转向政策环境、内容质量和产业生态的全方位比拼。在这场竞争中,河南凭借其独特的文化资源和产业基础,正脱颖而出。
未来展望:中原文化与微短剧的碰撞
微短剧的未来,在于能否讲好故事,而河南最不缺的就是故事。这场大会让我们更期待未来当微短剧遇上中原文化,“竖店”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是再现宋代繁华的《清明上河图》微短剧,还是讲述少林武术传承的系列短片?一切皆有可能。河南微短剧的崛起,不仅为行业树立了标杆,更为中华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