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韩国国民女神全智贤在中国市场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波。她主演的大成本投资电视剧《暴风眼》因台词争议涉嫌辱华,引发了中国网友的强烈抵制。多个品牌迅速与她切割,终止了其在中国区域的代言,这一系列事件让全智贤的演艺事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按常理,面对如此巨大的舆论压力,全智贤及其经纪公司应该迅速采取行动,进行公关以避免更大的损失。毕竟,在竞争激烈的韩国娱乐圈,中国市场的吸引力远超韩国本土。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全智贤的经纪公司在事件初期选择了沉默,既不道歉也不回应。这种态度进一步激怒了中国网友,许多人甚至跑到其韩国经纪公司的网络平台上留言抵制。
在舆论压力不断升级的情况下,全智贤的经纪公司终于开始行动,但他们的做法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简单粗暴地关闭了评论区。这一举动无疑是在火上浇油,引发了更多的争议和不满。
或许,全智贤的经纪公司认为眼不见心不烦,或者他们自认为太了解中国网友,认为此时出来解释只会越描越黑,不如冷处理。他们或许希望,中国网友闹腾一阵子后就会忘记或淡化这件事。
与中国网友的激烈反应相比,韩国娱乐界的反应则显得颇为惊诧。根据韩国一档电视节目的描述,他们对全智贤在中国内地遭到抵制感到难以理解,更是对有中国网友提出“不应该解除限韩令”的观点表示震惊。
甚至有些韩国网民认为中国网友是“找茬专业户”,嘲讽我们“盗版仔请闭嘴”。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玻璃心”甚至“坏”的表现。然而,若论玻璃心,恐怕没有哪个国家能比得上韩国。他们对于文化的脆弱感,导致他们有一颗更加敏感的心。
全智贤团队关闭评论区的冷处理方式,只能折射出他们对中国市场的不适应,试图用时间换空间。而韩国舆论称中国网友“玻璃心”和“找茬”,则是他们不了解中国网友对国家形象被刻意扭曲的极度敏感。
中韩两国虽为邻国,但文化长期存在错位。韩流试图用虚构叙事投射地缘政治,而中国市场则立刻用行动表明:尊重是商业准入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