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7日,美国华盛顿特区——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在当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出警示: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热潮已催生显著经济泡沫,且美国经济正陷入'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恶性循环。这一表态印证了华尔街持续数月的担忧:科技巨头通过垄断AI技术红利,正在加剧社会财富分配失衡。
据分析师预测,到2028年全球人工智能资本支出将突破3万亿美元,其中微软、英伟达、苹果等七家科技巨头已占据标普500指数30%以上的市值。高盛集团数据显示,2025年春季企业资本支出同比增幅达7%,几乎全部源自AI领域投资。这种'技术寡头'现象导致两个极端:科技公司员工薪资持续攀升,而传统行业劳动者却面临就业市场萎缩。
'当前经济活动存在异常庞大的集中效应。'鲍威尔在美联储政策会议后指出,'实证表明消费支出高度偏向高收入群体。'这种K型分化在消费领域表现尤为明显:8月数据显示,富裕阶层持续增加旅游、科技产品和奢侈品消费,而普通家庭不得不削减食品、医疗等必需品开支。这种脆弱的需求平衡成为抑制通胀回落的关键因素。
经济失衡的深层矛盾在于就业市场结构性分化。修订后的就业报告显示,8月美国仅新增2.2万个岗位,失业率升至4.3%,但科技行业仍保持投资正增长。'刚毕业的大学生和少数族裔群体在降温的劳动力市场中举步维艰。'鲍威尔特别强调,'而企业却在将大量资金投入数据中心和芯片制造。'
这种'低裁员、低招聘'的特殊环境,正在制造三重风险:其一,AI投资对整体就业市场提振作用有限;其二,财富集中导致消费基础不稳;其三,美联储在平衡通胀与就业目标时面临更大不确定性。'当前求职成功率处于历史低位,'鲍威尔警告,'若企业开始裁员,就业市场将难以提供足够岗位。'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七大科技巨头的垄断地位已形成'赢家通吃'效应。它们通过掌控AI基础设施,不仅获得超额利润,更通过算法优化持续扩大竞争优势。这种技术资本主义新形态,正在重塑全球经济格局,而普通劳动者成为最大的利益受损方。
随着美联储释放明确信号,市场开始重新评估AI投资的经济效益。投资者逐渐意识到,这场技术革命可能不会带来普惠性增长,反而会加剧社会不平等。如何在推动技术创新与维护经济公平之间找到平衡点,将成为未来政策制定的核心挑战。(财富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