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归队》创作座谈会:深度探讨抗战题材剧集的艺术与信仰

时间:2025-09-24 15:26:25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近日,一部备受瞩目的电视剧《归队》的创作座谈会在北京成功举行。此次座谈会不仅汇聚了业内众多专家学者,更吸引了广大观众的目光,成为探讨抗战题材剧集艺术与信仰的重要平台。

电视剧《归队》创作座谈会现场

《归队》作为国家广电总局重点指导剧目,同时受到北京市广电局的重点扶持,并被列为“北京大视听”重点文艺项目。该剧以宏大的叙事手法、真挚的情感表达以及珍贵的史料支撑,完整展现了东北抗联十四年抗战的艰辛历程,填补了该题材领域的叙事空白,为观众呈现了一部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佳作。

在座谈会现场,《归队》的编剧高满堂分享了他的创作心得。他表示:“作为《归队》的编剧,我在剧集播出结束后,悬了4年多的心才终于放下。因为我深怕自己未能写好这部剧,从而愧对东北抗联的先烈们。在创作过程中,我努力将自己代入剧中情境,以触摸那些真实的灵魂,进而开拓出一个更加丰富的艺术世界。”

高满堂还强调,创作者应该拥有一个坚实的“根据地”,即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他鼓励创作者们多读书、多走路、沉下心去体验生活,因为“想象力、创作力往往是从生活中、从对人生的深刻追踪中发现的”。

《归队》导演臧溪川

作为《归队》的导演,臧溪川也分享了该剧的创作信念与源泉。他表示:“这部作品的情感线是被精心编织的,它所呈现的‘归队’不仅是身体的归队,更是信仰的归队。在《归队》中,演员们没有使用过多的表演技巧,而是深深扎根于角色的年代背景,用人性的深度构成了这部剧表演的灵魂。”他特别提到剧中的一句台词:“只要打不死,那就打不散。”这句话不仅是东北大地的魂魄,更是刻在东北抗联里的坚定信仰,成为剧组共同的创作信念与源泉。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对《归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归队》恰到好处地实现了典型环境、典型细节、典型人物的融合,是一部抗战题材的标志性电视剧。”他还特别指出,电视剧对人物内心的动摇和变化刻画得十分细腻,让观众能够深刻感受到那个特殊历史时期人们的复杂情感和坚定信念。

本次座谈会由国家广电总局指导,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和北京市广电局共同主办,旨在通过深入探讨和交流,推动抗战题材剧集的创新与发展。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