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由全智贤主演的韩剧《暴风圈》在迪士尼流媒体平台全球同步上线后,因剧中台词和画面涉嫌辱华引发轩然大波。剧中,所有说中文的角色均为反派,而正派角色则统一使用韩语,这种刻意的人物设定被指为对中国文化的恶意抹黑。
全智贤的此次争议选择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损失。海蓝之谜、伯爵、路易威登等国际品牌在48小时内紧急删除与全智贤相关的宣传内容,科沃斯机器人则声明双方合作已到期。据估算,全智贤因此次事件预计损失中国市场代言收入超过8000万元人民币。舆情监测数据显示,62%的网友讨论中提及“限韩令”,显示出中国观众对辱华内容的强烈抵制。
事实上,韩国影视剧对中国文化的抹黑并非首次。从古装剧到现代剧,韩国影视作品多次通过篡改历史、虚构情节等方式碰瓷中国,引发广泛争议。
《朱蒙》、《渊盖苏文》和《大祚荣》:偷窃高句丽历史
高句丽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的割据政权,最终被唐朝灭亡。然而,韩国一直对东三省和高句丽历史抱有觊觎之心,不仅在历史课本上动手脚,还拍摄了《朱蒙》、《渊盖苏文》和《大祚荣》三部历史剧来“证明”高句丽属于韩国。其中,《大祚荣》的时代背景涉及中国历史上的武周时期,剧中肆无忌惮地恶意诋毁和抹黑唐朝。这三部剧因辱华内容在中国视频网站播出一次后即被禁播。
《帝国的早晨》:射瞎李世民的荒诞叙事
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父子二人征伐高句丽并最终灭亡高句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功绩。然而,韩剧《帝国的早晨》却将这段历史歪曲为“李世民被高句丽将领渊盖苏文射瞎左眼,甚至跪地求饶,长安城沦陷,唐朝割地求和”。
这种胡编乱造的历史情节,实则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只会让韩国观众更加无知。实际上,该桥段源自18世纪朝鲜小说《三渊集》的虚构情节,反映了朝鲜文人因清朝统治而迁怒唐朝的扭曲心态。现代韩国影视剧为塑造民族自信,刻意放大此类虚假历史。
《该隐与亚伯》:抹黑上海形象
苏志燮主演的《该隐与亚伯》来中国取景,但剧中呈现的上海却完全不是21世纪的繁华国际大都市,而更像是解放前的旧上海。上海街头出现肆意枪战、贩毒的场面,甚至剧中苏志燮被中国警方拘留时,拘留书上的中国国旗都是错误的。
《快刀洪吉童》:抹黑清朝给朝鲜送鸦片
韩剧《快刀洪吉童》中出现了清朝使臣向朝鲜王送上吸食鸦片工具的荒谬情节。有网友指出,历史上的洪吉童生卒年是公元1443年至1512年,而洪吉童去世47年后,清太祖努尔哈赤才出生。剧中居然出现了清朝大使向朝鲜王献鸦片的情节,完全违背历史事实。
《夏娃》:孔子荀子成狗名
在韩剧《夏娃》中,财阀的两条狗被命名为“孔子”和“荀子”。翻译组曾试图掩盖这一侮辱性行为,将台词译为“顺子”“空子”,但近景画面暴露了原名。韩国曾试图抢注孔子为韩国人,韩星孔刘自称孔子后代,此类行为暴露了其文化自卑与窃取心态。
《暴君的厨师》:中餐起源于朝鲜的闹剧
韩剧《暴君的厨师》中称大明厨师赴朝鲜学习厨艺,中国川菜大师在朝鲜首次见到辣椒,甚至安排中国厨师因使用朝鲜辣椒而在厨艺大赛中落败。然而,历史事实是辣椒经由中国传入朝鲜,剧中情节完全颠倒历史,凸显了韩国影视剧对文化真实性的漠视。中国菜是世界三大料理之一,而韩国料理只是边角料。
韩剧碰瓷中国主要有两个根本原因:一是美国的影响,二是文化自卑。
二战后,韩国凭自身实力不足以立国,是在美国扶持下的傀儡政权。美国在韩国驻军,对韩国的政治和经济有生杀予夺之权。可以说,现在的韩国不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而是美国的半个殖民地。这是小国的悲哀,古代跟着中国,19世纪末至1945年是日本殖民地,现在又是美国的玩物。
由于国力弱小,文化长期受中华文明影响,韩国自卑了太久。韩国影视剧通过虚构“战胜中国”的情节,弥补民族历史中的挫败感,如《帝国的早晨》将唐朝作为清朝的替代品进行贬损。
因为文化自卑与窃取,从抢注孔子到声称中餐起源于朝鲜,韩国部分势力试图通过文化碰瓷构建虚假历史优越感。同时,辱华内容可激发韩国国内民族主义情绪,但在中国市场引发抵制,导致商业利益与文化争议的激烈冲突。
这才是韩国影视剧胡编乱造的根源所在。韩国不尊重中国观众的感情,我们自然会生气。而限韩令是我国民间发起的,完全尊重自由市场。限韩令有必要持续下去。你支持限韩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