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福建舰电磁弹射舰载机的壮观场景还在军事爱好者的朋友圈刷屏之际,央视近日又一次投下了一颗“震撼弹”。在9月25日的报道中,央视明确提及轰-6N等机型还有“后续机型”,并意味深长地让观众“拭目以待”。这四个字看似平常,却在军迷圈引发巨大波澜——这几乎是官方对传闻多年的轰-20战略轰炸机最明确的暗示。
轰-20的“曝光”历程堪称一场精心布局的悬念大片。2021年,空军宣传片片尾惊现一架覆盖幕布的飞翼式隐身轰炸机轮廓,首次以直观方式暗示轰-20的存在。2024年,空军新一代战机概念图中,歼-35后方赫然跟随着一架大型飞翼式隐身轰炸机。更引人关注的是,空军副司令员王伟曾在央视采访中公开表示轰-20将“很快”亮相。这一系列从朦胧到清晰的信号,预示着轰-20已从研发阶段转入亮相前的最后预热。
为何一款轰炸机的动向能引发如此高度的关注?因为对于正迈向战略空军的中国空军而言,轰-20远不止是一款新型战机,更是补齐中国“三位一体”核威慑能力的最后一块拼图。目前,中国已拥有东风-41陆基洲际导弹和巨浪-2潜射导弹,但空基核打击力量仍依赖轰-6系列。
尽管轰-6N等型号经过现代化改进,但其源自苏联图-16的原始设计已难以适应现代高强度战场。轰-20作为全向隐身战略轰炸机,将能够穿透先进防空系统,执行战略打击任务。
据外界推测,轰-20的航程可能超过1.2万公里,经空中加油后可达1.6万公里,具备全球到达能力。其雷达反射截面积据称仅有0.01平方米,比美国B-2隐身轰炸机还小一半,在雷达屏幕上“如同在足球场上找一只蚂蚁”。更有分析认为,轰-20可能具备大气层边缘飞行能力,速度可达3马赫以上,甚至可能集成爆震发动机技术,实现高超音速飞行。这种技术跨越,体现出中国军工在航空航天领域积累的深厚底蕴。
轰-20的亮相,将彻底改变西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平衡。一旦服役,它将能够突破岛链防御,直接威胁第二岛链的关键目标,包括关岛甚至夏威夷。这将迫使对手将军事基地进一步后撤,从而大大扩展中国的战略纵深。更重要的是,轰-20将与歼-20隐身战机、空警-500预警机、以及无人机组成隐身打击群,形成完整的体系化作战能力。歼-20负责“踹门”,清除敌方防空系统;空警-500提供战场指挥控制;轰-20则凭借其隐身性能和大型弹舱,对高价值目标实施精确打击。与福建舰携带的歼-35隐身舰载机形成的“海空联动”效应,将进一步重塑太平洋安全格局。
在全球隐身战略轰炸机领域,美国长期以来独占鳌头。B-2“幽灵”自1997年服役以来,一直是世界上唯一的隐身战略轰炸机。
而今,美国新一代B-21“突袭者”已首飞,试图巩固其技术优势。轰-20的出现,将打破美国在隐身轰炸机领域的垄断地位,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拥有隐身战略轰炸机的国家。中美两国的设计哲学各有侧重:B-21强调低成本、高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而轰-20则更注重大载弹量和远程打击能力,据推测其载弹量可能达到45吨以上。
从“望洋兴叹”到“深蓝主人”,中国军工的爆发式进步背后是完备产业链的支撑。当美国军工因稀土断供陷入困境时,中国已实现从材料到系统的全面自主。福建舰电磁弹射试验的成功,展现了中国海军从“近海防御”向“远海防卫”的战略转型;而轰-20的未来列装,则标志着中国空军将从“国土防空”向“攻防兼备”的战略空军转变。这一转变的意义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随着央视的“拭目以待”四个字落下,轰-20的亮相已进入倒计时。这款“国之重器”不仅将补齐中国空军的战略短板,更将向世界宣告:中国不仅有能力维护自身主权和安全,还将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为重要的角色。当那架飞翼式隐身战机真正揭开面纱时,我们才会真正理解什么叫作“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