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冯德莱恩联大对华态度转变,中美欧关系或迎新变局

时间:2025-09-27 12:28:35 来源:科技有趣事 作者:科技有趣事

近日,一向以强硬姿态示人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纽约联合国大会期间对华态度出现显著转变,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这位曾多次公开批评中国的欧盟领导人,在与中方高层会晤时竟罕见使用‘请’字,语气之温和令人意外。这一戏剧性变化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国际博弈?



2025年9月24日,联合国大会期间,冯德莱恩与中国高层举行关键会晤。会后声明中,这位欧盟领导人一改往日风格,不仅语气明显软化,更在乌克兰问题上使用‘请求’一词,希望中方利用对俄影响力推动和平谈判。更引人注目的是,她公开赞赏中国‘本着相互理解的精神进行沟通’,这种表述与半年前形成鲜明对比——2024年7月,冯德莱恩还曾频繁使用攻击性言辞讨论中欧经贸问题。

追溯冯德莱恩态度转变的轨迹,可发现明显铺垫。2025年2月,她首次承认中国是‘重要贸易伙伴’,并表达拓展合作意愿;7月中欧领导人会晤时,其调门已显著调整;此次联大表态则是集中爆发。这种转变的直接动因,是欧盟在多重领域对中国的现实需求。



在气候变化领域,冯德莱恩明确表示‘欧盟高度赞赏中方示范作用’,并寻求深化合作。这一表态与特朗普在联大前日抨击绿色能源、鼓吹化石燃料的言论形成尖锐对立。更耐人寻味的是,她当面拒绝美国对中印加征关税的要求,强调‘欧盟将自主决定关税政策’,此举被解读为对特朗普政府的公开挑战。

欧盟战略转向的深层原因,在于美国政策带来的现实压力。特朗普政府不仅对欧盟商品加征关税,更在能源、气候等问题上与欧盟背道而驰。尤其令欧盟寒心的是,美方在俄欧关系中刻意排除欧盟,迫使后者重新评估外交布局。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国在2025年7月中欧会晤中明确支持欧洲战略自主,强调维护自由贸易对国际经贸的重要性。



欧盟内部的经济考量同样关键。数据显示,2022年中欧贸易额达8560亿美元,中国连续多年成为欧盟最大商品进口来源国。这种紧密的经济联系,促使德国、法国等主要经济体推动务实对华政策。冯德莱恩的‘变脸’,实质是欧盟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的缩影——既保持传统盟友关系,又与中国开展关键领域合作。

然而,这种战略调整的持续性存疑。有分析指出,若美欧关系回暖,亲美派可能重新主导对华政策。欧盟的摇摆性,正是当前中欧关系的最大变数。但不可否认的是,冯德莱恩的‘请’字已释放明确信号:在国际格局深刻调整的背景下,欧盟正将‘战略自主’从口号转化为实际行动。



正如国际关系专家所言:‘国家间没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冯德莱恩的语气转变,本质是欧盟在复杂国际环境中权衡利弊的结果。这场外交变局不仅重塑着中美欧三角关系,更预示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演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