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西贝深陷预制菜风波:品牌信任危机何解?

时间:2025-09-17 09:10:22 来源:亚哥谈古论今 作者:亚哥谈古论今


罗永浩直指西贝预制菜争议

文丨谈古论今

近日,餐饮行业头部品牌西贝因预制菜争议陷入舆论漩涡。这场由罗永浩一条微博引发的品牌危机,不仅暴露了餐饮业供应链透明度的深层矛盾,更折射出消费升级时代企业公关的致命误区。

一、法律较真:消费者认知VS行业标准

事件起因于罗永浩公开质疑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且价格虚高"。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迅速回应,强调"央厨配送不等于预制菜",并表示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权。这场关于预制菜定义的争论,实则是行业标准与消费者认知的激烈碰撞。


更具争议的是,西贝2020年推出"贾国龙功夫菜"时曾公开宣称"预制菜是趋势",如今却急于撇清关系。这种前后矛盾的表态,被网友扒出贾国龙原话"越高级的菜预制程度越高"后,彻底激化了舆论反弹。

二、情绪化回应:1.8万人誓师大会的公关灾难

贾国龙"一定一定会起诉"的强硬表态,配合连续两晚未眠的悲情牌,非但没有平息争议,反而引发更大质疑。当西贝召开1.8万人誓师大会对抗单条微博时,这场商业纠纷已演变为公关灾难。

员工爆料显示,誓师大会上贾国龙情绪失控、声音嘶哑的画面,通过直播迅速传播。反观罗永浩"能玩一年"的淡定回应,完美掌握了舆论节奏。这场实力悬殊的"嘴仗",从开始就注定了结局。

三、硬刚罗永浩:选错对手的战略失误

选择与"真还传"男主角、直播带货一哥罗永浩正面交锋,堪称西贝最致命的战略误判。罗永浩悬赏10万征集证据后,24小时内全网涌现大量黑料:预制食品灌装装置专利、供应商预制菜包装、离职员工内幕等证据链迅速形成。

更讽刺的是,西贝为自证清白推出的"罗永浩套餐",620元13道菜的定价策略,被网友戏称为"自杀式营销"。开放后厨参观时,满屏真空包装袋和18个月保质期的"新鲜食材",彻底击碎了品牌信任。


四、预制菜认知战:中产家庭的信任崩塌

西贝的核心客群——一二线城市中产家庭,对食品安全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当他们发现200元餐费换来的是料包兑水的"现熬鸡汤",过敏儿童因误食鸡粉引发健康风险时,品牌信任瞬间崩塌。

数据显示,事件爆发72小时内,西贝全国370家门店日均营业额下降100-300万,按2023年62亿营收计算,跌幅达18%。若按3个月负面效应周期计算,潜在损失近3亿营收,相当于吃掉全年利润。

五、行业分化:B端哀鸿VS C端爆发

预制菜行业正经历深刻分化:B端企业毛利率从2019年的28%暴跌至2024年的不足15%,而安井食品、千味央厨等C端企业年增长超50%。这种分化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消费者不是抵制预制菜,而是抵制欺骗与价值错配。

老乡鸡的"三色标签"策略提供了成功范本:绿色现做、黄色半预制、红色复热预制。这种透明化运营使股价上涨、口碑提升,证明诚实才是最好的公关。

六、品牌自救:透明化是唯一出路

餐饮业未来必然走向多元化:高端餐厅坚持现做,快餐使用预制。但无论何种模式,透明化都是生存底线。强制标注预制菜使用情况的行业标准亟待出台,这既是保护消费者知情权,也是拯救诚信商家的最后机会。

西贝的悲剧不在于使用预制菜,而在于傲慢的应对方式。当消费者质疑时选择狡辩,当真相揭露时选择硬杠,当信任崩塌时仍在纠结定义。36年品牌积淀,3天毁于一旦,这或许就是互联网时代最残酷的商业法则。


【免责声明】

1、以上内容信息来源均为网络,如与事实不符或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作者澄清或删除。不信谣、不传谣,共同营造绿色网络世界!

敢为苍生谏真言,岂因祸福避趋之!

@关注、点赞和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