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西贝因‘预制菜’话题登上热搜,但真正被推上风口浪尖的,是其背后的‘军师’——华与华兄弟。这家来自贵州山村的广告公司,凭借‘红白格子+洗脑神曲’策略,让品牌火遍全国,却也引发网友集体吐槽:‘中国大街小巷的审美崩塌,你俩脱不了干系!’
这话虽狠,但不得不承认:华与华不靠PPT吹嘘,而是用‘红白格子+洗脑神曲’的组合拳打天下。华与华,名字听起来像‘中华与华夏’,实则是华杉、华楠两兄弟从贵州山村杀出的‘广告草台班子’。

兄弟俩没留过洋,不玩高深术语,口号直白:‘卖货才是硬道理。’当其他品牌讲调性、谈情怀、玩高级灰时,华与华的设计主打‘大红大绿、简单粗暴’。西贝是红白格子,厨邦是绿白格子,江小白是蓝白格子……网友调侃:‘华与华,统一中国餐饮界视觉标准。’
更绝的是蜜雪冰城那首‘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旋律土得掉渣,歌词像幼儿园儿歌,结果全球翻唱,B站鬼畜,连北极圈的留学生都能哼两句。这哪是广告歌?这是中文互联网的‘病毒疫苗’。
但你别说,人家就是能卖货。华与华的理论叫‘超级符号’,说白了就是:别自己造新东西,捡现成的用。

就像搭乐高,不用从零发明积木,直接拿大家熟得不能再熟的‘文化零件’拼起来,消费者一秒看懂,还不费脑子。比如‘我爱北京天安门正南50公里’,把固安和天安门挂钩,瞬间提升存在感;‘爱干净,住汉庭’,五个字,妈妈从小教,谁听了都懂,谁都能记。这不叫创意,这叫‘认知搬运工’。

在华与华眼里,广告不是艺术展,是菜市场吆喝。你得让大爷大妈、小学生、外卖小哥,一眼明白你在卖啥。所以他们不用‘极简风’‘性冷淡’,就用最扎眼的颜色、最顺口的句子、最熟悉的图像——宁可被说‘土’,也不能被忽略。
这思路,让客户愿意掏钱。西贝十年给了6000万咨询费,相当于每年600万‘包年服务’——这价格,在广告圈堪称‘顶配中的顶配’。可人家不招客户,客户排队送钱。想见华杉?先签合同,再约时间。这哪是乙方?简直是‘品牌界私立医院专家号’。

但争议也从没停过。有人说他们‘设计low’,把城市搞得像城乡结合部大排档;有人说他们‘流水线作业’,换个颜色就能卖给下一个客户;还有人发现,他们设计的‘得到’猫头鹰logo,跟美国莱斯大学校徽撞脸;七猫小说的猫,跟天猫长得像亲兄弟。
面对质疑,华杉不急不恼:‘批评我们设计low的,没一个是设计大师。’他还放话:‘设计不是为了取悦设计师,是为了让品牌多卖货。’这话糙,但理不歪。
你去商场转一圈,真正记住的品牌,有几个是‘高级感拉满’,但名字都想不起来的?反而是那些‘土味出圈’的——蜜雪冰城、老乡鸡、京东——一个比一个卖得好。

华与华的成功,其实是时代情绪的胜利。当太多品牌沉迷‘伪高级’,用英文名、抽象图、小众调性装腔作势时,华与华反手就是一个‘打回原形’:‘别装了,你要卖的是饭,不是哲学。’
他们不做‘灵感爆发’的创意,只搞‘下苦功’的方法论。每天早晚开会,汇报只准用名词、动词、数字,不准说‘很美’‘很有感觉’这种虚词。连自家广告牌都特实在——两个创始人面无表情盯着你,配上大字:‘华与华,超级符号。’看着像‘邪教宣传’,但你路过十次,就记住了。
有人说,华与华拉低了中国审美。可审美这东西,本就不该只有一种标准。有人爱莫兰迪,有人就爱吃红烧肉配绿毛毯。关键是——你让消费者买账了吗?

事实是,蜜雪冰城开到了东南亚,汉庭稳坐经济型酒店头把交椅,西贝虽然翻车,但知名度早拉满了。华与华没得过设计大奖,但它的客户,一个比一个赚钱。
如今,华杉还想着把‘超级符号’推向全球。听起来像梦话?可十年前,谁信一首‘蜜雪冰城甜蜜蜜’能火遍世界?所以别急着笑他们‘土’。有时候,最土的招,才是最狠的招。毕竟,能让全国人民一起唱儿歌的公司,你说它low,它可能正笑着收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