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单人拘留室里,我每日与自己对话,对那四天所为的悔恨愈发强烈。’
因涉嫌诱拐未成年女高中生A(15岁)并实施性侵,41岁的住中隼正在接受审判。检方指控,被告在得知A‘想死’后,以‘一起死’为诱饵,于2025年5月13日至16日期间,带着A辗转东京、仙台、青森等地,期间多次发生性关系。
事件经过:从‘安慰’到诱拐
5月13日清晨,住中通过LINE得知A‘不想上学’后,立即乘坐新干线前往东京。两人在秋叶原车站会合后发生性关系,随后前往仙台住宿。次日,在前往青森的新干线上,被告发现手机收到大量信息——亲友指责其‘不可理喻’,妻子求他联系,孩子说‘别让妈妈一个人’。‘那时我才意识到自己在做多么荒唐的事。’被告称,为躲避追踪,他在新青森车站扔掉了手机。
自杀计划流产:少女‘怕死’,被告‘无法回头’
5月15日中午,两人前往城仓大桥(自杀地点)。被告描述:‘向下看时,我毫不害怕,但A说‘怕死,不想死’。我们退到停车场,她哭着说‘对不起我没勇气死’。我对她说:‘正因你有这种想法,我们才能活着。’’
当晚,两人返回青森市内酒店。A说‘感觉像在同居’,被告称‘既高兴又愧疚’。然而,次日中午,警察在青森市内找到两人,A被保护。
庭审争议:‘恋爱关系’还是利己犯罪?
初审时,被告曾称‘不后悔与A相处的四天’,但在拘留期间反思后,他承认‘若为A着想,本应做更多事’。当检察官问及两人关系时,被告称‘是恋爱,她让我安心’。对此,检察官连番质问:
‘26岁的年龄差合理吗?’
‘有妻有子的你,称有认真恋爱感情,是否太利己?’
‘你是否考虑过,A可能因自我肯定感低而依赖你,并非恋爱?’
被告承认:‘现在看是这样,当时没想那么多。’
性侵细节:‘反正要死,不用戴套’
庭审还揭露,被告在与A发生性行为时,未采取避孕措施。被告解释:‘我以为自己会死,觉得无所谓。而且,无避孕措施需要绝对信任。’检察官追问:‘‘反正要死’和‘要求绝对信任’是两回事吧?你只是想不戴套发生关系?’被告回答:‘是的。’
家庭反应:妻子决定离婚,亲属承诺照顾
尽管被告在拘留室‘自问自答’,但其妻子和亲属一直在处理后续事宜。妻子写了20多封信,倾诉感受并决定离婚,同时承担了对A的赔偿。亲属表示,待被告出狱后,会负责其工作安排。
结语:犯罪者该面对谁?
被告在庭审中多次提到‘与自己对话’,但社会更关注:他是否真正面对了受害者及其家庭?这起案件不仅暴露了未成年人保护的漏洞,更引发对道德底线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