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大学没人上了?1170万高校生毕业,70万人失业,新学年突发退学潮

时间:2025-09-28 08:19:54 来源:奇思妙想草叶君 作者:奇思妙想草叶君

毕业即失业?大学通知书成烫手山芋?

距离2025年秋季开学,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月。

本以为一切都按部就班,没想到,教育部公布的一组数据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考研人数比去年暴跌50万就算了,每年还有3%已经“上岸”的研究生,集体“跑路”。

明明经过激烈“厮杀”才获得入场券,为何却选择了中途退场?



大学没人上了?

要知道,就在几年前,考研还是全民热潮。

家长们深信不疑,只要孩子考上研究生,就等于拿到了改变命运的金钥匙。

可现在的数据却显示,2025年的考研报名人数只有388万,比去年直接少了50万。

而这388万中,最终只有87.22万人被成功录取。



但让人震惊的是,另一组数据显示,每年有近50万研究生主动退学!

这里面不乏名校学生的身影。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系的研究生费宇,读了一学期就退学去卖土豆泥了。

还有不少重点高校的硕博连读生,明明拥有别人梦寐以求的机会,却毅然选择中途离开。



如果说研究生退学还能理解为个人选择,那么新生大规模放弃入学就让人费解了。

2024年,全国超过50所高校,出现了新生集体“爽约”的情况。

这其中,广东白云学院最为典型,秋季开学时有1477名新生没来报到,占新生总数的11%。



还有扬州大学,有78名新生未按时报到,广西师范大学有149名新生放弃入学。

除了本科生,就连拼命“专转本”的新生,最终也选择了退学。

粗略统计,全国放弃入学的新生超过了一万人。



这些学生明明好不容易才挤过独木桥,如今却为何选择了主动跳下去?

这背后,其实是教育观念的巨大转变。

过去,能考上大学是全家的骄傲,哪怕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去读。

现在呢?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算账:四年大学,家庭的投入和产出相比,到底值不值?



三重困境

造成这种局面的第一个原因,是就业市场的残酷现实。

2024年,全国有1179万高校毕业生涌向就业市场,创下历史新高。

可工作岗位并没有相应增加,“毕业即失业”从个别人的自嘲变成了普遍现象。

更扎心的是,高学历也没有带来预期中的就业优势。



研究生拿到工作offer的比例只有44%,竟然比本科生和大专生还要低。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企业的用人结构变成了“哑铃型”。

一端不惜重金争抢清华北大、哈佛耶鲁的顶尖人才,另一端则以最低成本招聘基础劳动力。



夹在中间的高校学生,既不属于顶尖人才梯队,薪资期望又高于普通求职者。

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让他们就这样,成了就业市场上“夹心饼干”。



面对这样的现实,越来越多的高学历毕业生被迫“下沉”。

根据美团数据显示,外卖骑手中,本科学历占比已达7%,35岁以上从业者占32%。



一开始,大多数人选择送外卖、开滴滴,是因为这些工作不挑学历、能快速拿到收入。

可现在,就连这些曾经的“临时避风港”,也变成了竞争激烈的职业赛道。

第二个困境,则是教育投入与产出的严重失衡。

有家长算过一笔账,从小到大培养一个孩子上大学,累计投入高达93万元。



结果孩子本科毕业后在家待业三年,最后只能去开滴滴。

这种巨大的落差,让无数家庭陷入迷茫。



第三个困境来自读研体验的幻灭。

很多人满怀憧憬地走进研究生阶段,却发现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

导师把学生当“工具人”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个学生要负责两三个课题。



白天做实验,晚上查文献就算了,周末还要帮导师改项目申报书。

更过分的是,有些导师只会问“做完了吗”,却从来不给具体指导。

而科研压力只是一方面,更让人崩溃的是导师的人身攻击。



有学生被导师骂“思路垃圾”,有的被威胁“再这样就别想毕业”。

在这种环境下,不少学生出现了失眠、焦虑甚至抑郁的症状。



成功的出路

正是因为面对这样的困境,才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了退学。

正如从复旦大学退学的研究生费宇他,现在在街头摆摊卖土豆泥。

听起来好像很惨,但他一天最高能赚1000多块,比很多研究生的工资都高。



更重要的是,他找回了生活的主动权,不用再忍受导师的压榨,不用再为写不出论文而焦虑。

还有个二战考研被调剂的学生,退学后进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做游戏开发。

虽然没有研究生学历,但凭着自己的能力和热情,不到半年就当上了项目组长。

他说,如果当初硬着头皮读完研究生,可能永远都接触不到自己真正热爱的领域。



这些例子告诉我们,成功的定义正在发生改变。

不是只有坐在写字楼里才叫体面,不是只有拿到研究生文凭才叫有出息。

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路,能够养活自己,活得开心。

因此,有很多人把退学比作离婚,不得不说,这个比喻很贴切。



结婚是为了幸福,离婚也是。当一段关系让你痛苦不堪,及时止损就是最好的选择。

那些退学的研究生,不是失败者,而是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生活的人。

而且,如果读书只是为了一张文凭,那确实没什么意义。

与此同时,社会也需要做出改变。



教育机构需要思考如何让课程更贴近市场需求,而不是闭门造车。

企业需要建立更合理的用人机制,不能只看学历不看能力。

整个社会需要营造更包容的就业环境,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结语:

时代在变,观念也必须跟着变。当今社会,虽然学历不再是唯一的敲门砖,但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却比任何时候都重要。只要大家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就一定能在逆境中找到出路。



信息来源:

1.封面新闻-2024-10-23——《“1477名新生拟放弃入学”登上热搜 民办本科为何报到率偏低?》



2.澎湃新闻-2024-11-21——《388万人报考,2025年考研报名人数较上年减少约50万》



3.京报网-2024-12-21——《2025考研今开考:388万人报名,连续两年下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