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海军有关部门正式宣布,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已成功完成在福建舰上的首次弹射起飞与着舰训练。这是我国首次在弹射型航母上实现多型号先进舰载机的电磁弹射与阻拦着舰,标志着福建舰已具备电磁弹射与回收能力,对推进海军转型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
作为歼-15“飞鲨”的弹射型号,歼-15T于2024年中国航展首次公开亮相。2025年7月,山东舰航母编队访问香港期间,歼-15T与歼-15并排展示于甲板,引发广泛关注。其弹射起飞技术细节成为公众热议焦点。
歼-15T重型舰载战斗机具备满油满弹升空能力,依托大载弹量与大航程优势,可对敌方实施饱和式攻击,显著提升对海对陆打击效能。这一特性使其成为航母编队的核心作战力量。
在沈飞机库,两架歼-15T前后停放。其“T”代表汉语拼音“弹射”首字母。弹射杆作为关键部件,专为弹射起飞设计,可直接钩住航母甲板电磁弹射器,瞬间将几十吨重的战机从静止加速至数百公里时速,实现冲离甲板。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赵志刚介绍,弹射杆结构类似人类手臂粗细,但强度极高。其与航母弹射器连接后,后方接头会与牵制杆衔接,起到临时固定作用,整个过程类似拉弹弓。
弹射型航母甲板安装多个弹射器,由动力系统、往复车与导向滑轨组成。往复车可紧抓舰载机前起落架,通过动力系统驱动高速前行,最终将战机弹射升空。这一过程对战机结构强度提出极高要求。
弹射起飞与着舰时,歼-15T需承受巨大冲击力,相当于几十吨重物从数百米高空坠落。为此,其前起落架较传统滑跃型更粗壮,结构经过重新设计,以保障高强度作业下的可靠性。
赵志刚指出,歼-15T机头设计更低,核心目的是确保弹射杆与航母弹射装置对接时位置固定,提升对接效率与飞机出动率,为作战能力提供重要保障。
钩头设计兼顾稳定性与脱落性,确保弹射时稳稳钩住索链,着舰时自动脱落,避免影响后续作业。这一细节体现了技术设计的精密性。
除歼-15T外,歼-15DH、歼-15DT作为改进型号,更强调“进攻”属性。海军航空大学某部唐日勇介绍,歼-15DT为弹滑兼容型舰载电子战飞机,具备电子对抗与弹射起飞功能,主要担负编队支援干扰与反辐射打击任务,可显著提升舰载机装备体系作战效能。
(来源: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