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真是一个草台班子!一代国民品牌“娃哈哈”竟以如此潦草的方式落幕,令人唏嘘不已。
近日,一份来自宏胜饮料集团旗下七家公司的2026年度经销商工作会议通知在网络上流传,其中赫然写着:为了维护“娃哈哈”品牌使用的合规性,公司决定从2026年度开始变更使用“娃小宗”品牌。这一消息如晴天霹雳,让无数消费者和行业观察者震惊不已。
“娃哈哈”,这个价值911亿的品牌,是宗庆后时代用一瓶瓶AD钙奶、一罐罐营养快线、一辆辆绿皮火车上的矿泉水浇筑而成的国民记忆符号。然而,如今却以一份语焉不详的经销商通知和一句“合规性”的轻飘飘解释,就宣告退场,决策之草率,态度之随意,让人大跌眼镜。
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信息显示,宏胜饮料集团早已申请注册了“娃小宗”商标,涵盖茶饮料、矿泉水、纯净水、果汁饮料等,与娃哈哈现有核心产品线高度重叠。褪去“合规”的外衣,这次更名的实质似乎是一场内部权力交割。
可口可乐前总裁曾言:“商标即银行信用”。然而,在“娃哈哈”这座金矿上,这句金句却像一记响亮的耳光。娃哈哈承载着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这种情感连接是花钱也买不来的无形资产。如今,宗馥莉“不做继承者,要做拥有者”的宣言犹在耳畔,用“娃小宗”取代“娃哈哈”,意图清晰:斩断历史脐带,宣告绝对拥有。
然而,这场以行政命令驱动的粗暴“换名仪式”,却全然无视了品牌背后几代消费者的情感连接。无异于在沙滩上重建帝国根基,市场的反应也并不乐观。之前试探性推出的“娃小宗”无糖茶,在某电商平台全年仅录得8.1万惨淡销售额,并于数月前黯然下架,这是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投下的不看好票。
网友们纷纷掀起了“民间起名大赛”,表达对“娃小宗”这一新名称的不满和调侃。从“娃哈哈”到“娃小宗”,一字之差,却似乎隔断了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纽带。
娃哈哈的困境,其实是传统快消巨头在新时代浪潮中失语的缩影。没有了“娃哈哈”这一金字招牌,“娃小宗”用什么来参与市场日益白热化的竞争呢?农夫山泉凭“搬运工”的精准定位和无糖茶饮的攻城略地,元气森林借“0糖0卡”的东风和互联网打法跨界奇袭,早已重塑了竞争版图。
反观娃哈哈,虽有纯净水、AD钙奶等“常青树”产品,却在新品类与新营销的战场上步履蹒跚,市场份额节节后退。宗馥莉看起来已经急了,病急之下,用“娃小宗”这个新名字粉饰系统性的创新乏力。
然而,这一决策却暴露了内部对价值评估的随意性、内部博弈对战略的扭曲、市场预警的失灵、消费者声音的湮没,以及在时代挑战面前的失措与变形。宗馥莉以900亿品牌遗产为筹码的这场豪赌,赌的是“娃小宗”的涅槃重生。
但成功的品牌重塑,需天时、地利、人和、巨资投入,缺一不可。用这四点审视,“娃小宗”赢面几何呢?不看好的声音此起彼伏,估计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娃小宗”的出现,预示着“娃哈哈”时代终将落幕。随着灯光渐暗,市场和时间的无情审判席上,会迎来它无可回避的终章判决。这场品牌更名的风波,究竟会如何收场?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