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距离泽连斯基在联合国大会第80届会议上公开批评中国“沉默助俄”仅过去4天,乌克兰总统办公室突然发布重磅消息:泽连斯基将在俄乌冲突结束后正式离职。这一“提前卸任”的声明,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俄乌博弈的棋盘上引发了巨大震动。一边是前线70万俄军压境的绝境,一边是美国拟定的“流放名单”高悬,这位战时总统的“苦情戏”背后,实则藏着对中国的最后一搏。
战局告急:70万俄军压境,60亿军费缺口逼乌卖武器
泽连斯基的离职宣言,实则是战场溃败的“遮羞布”。当前,库皮扬斯克拉锯战陷入胶着,顿涅茨克反攻受阻,扎波罗热多个据点被俄军掌控。更致命的是,俄军“口径”导弹持续轰炸基辅后勤线,前线乌军补给已濒临中断。与此同时,俄军增兵后总兵力达到70万,而乌军不仅面临3万兵员缺口(强制征兵年龄已降至18岁),今年武器生产的60亿美元资金缺口更让财政濒临破产。为缓解压力,泽连斯基不得不公开推销“实战检验过的武器系统”以回笼资金。
“他既要跪舔美国保军援,又要乞讨欧盟要饭钱,还要盯着前线防线,早已被榨干。”有军事专家直言。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局势下,泽连斯基在联大“碰瓷”中国的言论,与其说是指责,不如说是哀求。
求中国的真实目的:不是碰瓷是逼宫
“没有中国,俄罗斯啥也不是!”泽连斯基在联大演讲中抛出的惊人论断,被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用“光明磊落”四字戳破。但这波“捧杀式施压”背后藏着明确诉求:要么中国切断对俄能源合作,要么利用中俄关系逼俄重启和谈。乌克兰的算盘打得精明:一来中国是安理会五常,斡旋沙伊和解的实绩有目共睹;二来美国已靠不住——特朗普曾中断对乌军援,还施压乌方“用土地换和平”。更要命的是,普利策奖得主赫什爆料,美方早拟定政权更迭计划,泽连斯基赫然在列“流放名单”,乌驻英大使扎卢日内被内定为接班人。
即便欧盟跟进施压,中方立场仍坚如磐石:三年来促成1200名战俘交换、建立赫尔松人道走廊,联合12国发起“分阶段停火”方案,但绝不“选边站”。中俄能源合作是主权国家间的互补共赢,岂能被胁迫中断?
美国埋的雷:流放名单曝光,泽连斯基早被盯上
泽连斯基的离职宣言,更像是对美国的“preemptive strike”(先发制人)。就在他宣布离职前一天,特朗普突然“反转”俄乌立场,喊话乌方“可收复全部领土”,但这种反复无常让乌方胆寒——毕竟这位美国前总统曾放话“武力驱逐泽连斯基”。更致命的是西方援助断流:美国冻结60亿军援,欧盟150亿承诺仅兑现40亿。当传统靠山露出自私本性,乌克兰只能把中国当成“最后救命稻草”。
但他们忘了,中国不是冲突当事方,更不会接“逼俄停火”的烫手山芋——就像外交部回应的那样:我们只做和平桥梁,不做冲突杠杆。
结语:小国博弈的悲剧,中国不会“接盘”
泽连斯基的离职声明,是战时总统的无奈退场,更是大国博弈的缩影。乌克兰试图用“碰瓷”逼中国入局,用“苦情”换援助,终究打错了算盘。中国的“光明磊落”,既是不偏不倚的立场,更是对霸权逻辑的拒绝。如今流放名单悬顶,战场烽火未熄,泽连斯基的“战后离职”能否如愿?恐怕还要看大国博弈的最终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