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政治局成员加齐·哈马德在接受CNN专访时明确表示,该组织对2023年10月7日发动的袭击行动'毫无歉意',并重申哈马斯仅针对以色列军事目标实施打击,'从未将绑架平民作为行动目标'。这一表态引发国际社会对巴以冲突性质的持续争议。
据哈马斯官方披露的数据,此次袭击造成1200余名以色列人死亡,并导致251名平民被劫持为人质。哈马德在采访中强调,'巴勒斯坦事业'正从这次行动中获益,具体表现为更多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以及国际社会对以色列军事行动的谴责声浪增强。他特别指出,在近期联合国大会上,194个成员国中'多数国家睁开了眼睛,看清了以色列的残暴行为'。
当被问及加沙地带平民伤亡问题时,哈马德拒绝为此道歉,并声称'巴勒斯坦人为成为烈士感到自豪'。面对CNN展示的加沙平民谴责哈马斯的视频资料,这位官员直接推开播放设备拒绝观看。在涉及人质安置问题时,他否认将平民作为人盾的指控,仅表示人质正按照'伊斯兰原则'得到对待。
哈马斯另一位官员奥萨马·哈姆丹在接受《马亚丁报》采访时也声称,近期多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正是10月7日行动的直接成果'。这种将国家承认与恐怖袭击相挂钩的逻辑,引发国际社会对巴以和平进程的深切忧虑。
针对人质危机,哈马德对特朗普提出的'48小时内释放48名人质'呼吁未作正面回应。其关于'按伊斯兰原则对待人质'的模糊表述,进一步加剧了国际社会对人质安全的担忧。数据显示,自冲突升级以来,加沙地带已有超过3.4万名平民丧生,其中约70%为妇女儿童。
在国际政治层面,巴以冲突正引发连锁反应。意大利因拒绝承认巴勒斯坦国遭遇全国性示威,70余个城市爆发暴力冲突,造成60名警察受伤。英国在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后,巴方随即提出2万亿英镑的历史赔偿要求。这种'承认换稳定'的策略是否可行,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联合国大会上直言,'许多公开谴责我们的西方领导人,私下却感谢我们提供的反恐情报'。他警告称,牺牲以色列利益无法换取极端伊斯兰主义的消退,'当我们与杀害你们公民的恐怖组织作战时,你们却与我们为敌,这是危险的双重标准'。
分析人士指出,哈马斯坚持'不后悔、不道歉、不放弃武装斗争'的三不原则,与其宣称的'获得国际承认'形成微妙悖论。当被问及未来巴勒斯坦国组建问题时,哈马德强硬表示'哈马斯绝不会被排除在外',这直接挑战了国际社会推动的'非武装化和平进程'。
国际危机组织数据显示,2023年10月7日以来,加沙地带90%的建筑遭到损毁,超过190万人沦为难民。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指出,'将民用设施军事化、使用人盾等行为可能构成战争罪'。然而哈马斯方面始终否认相关指控,坚持其军事行动的'合法性'。
随着更多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耶路撒冷地位、难民回归权、边界划分等核心争议问题愈发尖锐。内塔尼亚胡在联大强调,'以色列不会接受民族自杀式的解决方案',而哈马斯则通过持续武装斗争维持影响力。这种零和博弈态势,正将整个中东地区推向更深的动荡漩涡。
国际社会普遍担忧,若无法在'两国方案'框架下达成可持续和平协议,巴以冲突可能演变为持久化、国际化的代理战争。正如内塔尼亚胡所言,'这不是以色列一国的战争,而是文明与极端主义的较量',这场冲突的走向将继续深刻影响全球安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