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圈掀起一场热议——雷军在发布会上公开对标iPhone17,小米17系列手机正式亮相。然而,这场被寄予厚望的发布会后,小米股价却意外遭遇“冷水”,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9月26日港股开盘,小米股价即下跌5.47%,下午跌幅进一步扩大至6.31%,市值大幅蒸发。这与发布会前股价涨超5%的预期形成鲜明对比,让人不禁对小米17系列的市场前景产生疑虑。
此次发布会,雷军显然下了决心对标iPhone17。从命名上,小米直接跳过16,推出小米17系列,包括标准版、Pro和Pro Max三款机型。配色上,既有清新的雪山粉、冰融蓝,也有经典的黑白,从产品形态到价格分层,都明显向苹果看齐。
价格方面,小米17系列显得颇具诚意。标准版起售价4499元,Pro版4999元起,Pro Max 5999元起,相比iPhone 17系列起售价5999元、Pro Max高达9999元的价格,小米显然在性价比上下了功夫。
配置上,雷军更是喊出了“全面升级”的口号。标准版首发3nm制程的高通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配备7000mAh大电池、3500nit峰值亮度的屏幕,以及定制的光影猎人传感器。Pro版则新增“妙享背屏”,可显示时钟、通知,甚至当便利贴使用,同时升级了相机和UWB互联功能。Pro Max则进一步提升了屏幕和电池容量,并引入了超级像素技术。值得一提的是,Pro系列配备的超薄磁吸充电宝,设计上与iPhone 17 Pro颇为相似,引发网友调侃“这下谁还分得清”。
发布会上,雷军频频提及iPhone,从续航到性能,再到细节精致度,都力求与苹果一较高下。他甚至放话:“iPhone不做的,我们来做。”这份对标世界第一的勇气,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然而,面对网友“非得对标吗”的疑问,雷军表示,对标世界第一是勇气,只有学习第一才能超越第一。这份心气儿,无疑展现了小米的雄心壮志。
但市场似乎并不买账。网友态度两极分化,有人认可小米17系列在续航上的提升,但也有人吐槽Pro版的背屏设计鸡肋,徒增成本。还有人觉得标准版的相机设计太像旧机型,缺乏创新。
更关键的是,小米汽车近期的争议也被网友翻出,而雷军在发布会上对此只字未提,难免让人觉得是在回避问题。
其实,对标强者本身并无问题,苹果确实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但“对标”不应仅停留在命名和表面设计上。网友编的“你用17Pro Max,我也用17Pro Max”的段子,已经说明单纯的名字靠拢只会引来调侃。消费者真正在意的,是实打实的创新体验,是遇到问题时的担当,而不是发布会里的口号和对比。
小米上半年营收和利润都涨得不错,说明基本面不差。但股价的波动也在提醒:资本市场和消费者要看的不只是对标第一的勇气,更是超越第一的实力,还有直面问题的诚意。毕竟,喊出挑战的口号很容易,可把产品做好、把争议解决、把口碑夯实,才是真功夫。
雷军说对标是为了最终领跑,这份野心值得肯定。但领跑从来不是靠改名和喊话,而是靠核心技术的突破、靠用户体验的升级、靠面对问题的坦诚。
希望小米能把这份对标第一的劲儿,用在刀刃上。毕竟,市场最终认的不是“像不像”,而是“好不好”,这才是所有品牌长远发展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