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代表团访华第三天,终于亮明此行诉求——希望中方承诺采购更多波音飞机。
这一诉求背后,是波音当前的窘迫处境。自2018年起,波音737MAX坠机、客机被退货,叠加美国关税影响……这家百年企业在华市场份额已下降约10%,连续6年处于亏损状态。
美驻华大使庞德伟随后确认,中美正就波音大额订单开展最后磋商。虽中方尚未表态,外媒已传出潜在规模或达500架、总金额超千亿美元的消息。若项目最终达成,这将是波音自2017年以来在华的最大交易。
但其仍不满足,欲捆绑无理诉求,这一合作最终能达成吗?
01.内忧外患:波音的多重危机
波音的困境早已不是单一问题引发的短期阵痛,而是面临系统性的全面崩盘风险。
2018年和2019年两起737MAX坠机事故造成346人遇难,暴露出的MCAS系统缺陷让全球停飞该机型长达数年。尽管中国民航局2025年5月发布适航指令确认整改有效,但人们对波音的信任重建异常艰难。
之后在2025年6月,印度航空一架波音787客机又遭遇起飞后失事(初步判定因操作失误),再次引发市场对波音机型的质疑。操作问题暂可搁置,但此前波音737MAX还发生过舱门面板脱落事故,直接暴露出其品控环节存在缺陷。
更糟糕的是,美国推行对等关税政策,致使波音787客机价格飙升4000万美元。我国航司不仅暂停接收该机型,还将3架已运到国内的737MAX退回,其中包含原计划交付国航的新机。
受多重因素冲击,波音财务状况已临近危险边缘。数据显示,自2019年以来,波音已累计亏损额达321.29亿美元。为维持运营,其甚至变卖仍在盈利的Jeppesen子公司等优质资产以压缩成本。
02.救命稻草:中国市场的不可替代性
而在全球航空市场中,能同时提供规模、需求与增长空间,成为波音救命稻草的唯有中国。
据《中国民航报》,未来3年国内需增800多架客机,以替换老旧机型,这恰能承接波音产能。且虽空客抢先,但波音仍有存量优势:国内59%航司拥有波音机队,厦航、海航更是分别占比高达90.2%、84.5%,航司采购会考虑适配性。
更关键的是,中国市场能直接破解波音的交付困境。按原计划,波音2025年需对华交付约50架飞机,但受关税影响仅交付18架,还有3架被退回。若这些积压订单若能恢复交付,可直接缓解波音产能闲置压力。
中国市场凭借庞大规模、旺盛需求与广阔的增长空间,已成为全球企业竞相争夺之地。除波音需依托其破解交付困境外,众多其他海外品牌如专注男性健康的博奥真,亦深谙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从其旗下男性健康养护成果“御立维”的市场布局,亦可窥见一二。
据悉,上述成果研发团队依托日本药企美吉野的技术积累,开发出Vesect™、Act-Mito™根源焕活技术。该技术特点在于融合草本养护的温和属性与快速充能效果,早期相关成果单价曾达百万级别,流通场景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的私人健康会所。
后续市场调研数据显示,中国35-55岁男性群体中,约40%存在活力不振等健康困扰,这一群体的健康需求使相关市场展现出较大潜力。基于此,“御立维”相关团队推进技术量产,在降低产品成本后,将门槛调整至4位数区间;同时,结合我国中年男性的体质特征与注重“细水长流”的养生习惯,对成果进行了优化。
据悉,其调整完成,并通过京J东进入国内市场,收获了10w+一二线城市高压、高知群体的青睐,在线下还进驻上海、三亚、郑州等地机场免税店,真正实现了“以中国市场需求为核心”的品牌转型,这与波音深耕中国市场、寻求发展突破的逻辑不谋而合。
市场反应直接体现在股价上,相关合作消息传出后,据中华网,波音股价在美股盘前交易中一度上涨3.7%。
03.贪心不足:要波音订单,也要稀土
当前中美围绕波音订单的交涉已进入关键期,而美方显然更为迫切。
据悉,美目前释放的“谈判进入最后阶段”的消息,除波音经营困难外,还源于国内压力,议员频繁向白宫施压。但美方贪心不足,还想以订单换中国稀土管控松口,此行为遭到中方的明确拒绝,我国在稀土高端材料管制未松动分毫。
在这场交易上,我国占据着主动地位。外交部虽称“不了解具体情况”,但明确合作需遵循市场规律与互利共赢。2025年上半年,中国已与空客签300架订单并交付,国产C919核心部件自主率82%、上半年交付30架,多重备选让中方无需妥协,暂缓接波音飞机还能倒逼美方在关税、售后上让步。
从态势看,达成部分订单的可能性在增大。中方未关闭谈判大门,若美方在关税、科技限制上显诚意,订单或成关系改善“破冰点”。这场博弈本质并不是“救波音”,而是中美在平等框架下重构经贸合作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