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机被誉为空中的“眼睛”和“大脑”,能够提前发现敌机并指挥己方战机作战。中国空军自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发展预警机,初期主要依赖俄罗斯A-50平台改装为空警-2000,数量仅有几架。这一阶段,中国通过引进与改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进入2010年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空警-500预警机正式列装。该机型以运-9运输机为平台,搭载平衡木雷达,可同时追踪数百个目标,生产速度每年达数架,目前库存约40至50架,加上其他型号总数接近70架。这些预警机主要部署在东部、南部战区,常年在东海和南海执行巡逻任务。尽管数量不及美国的E-3预警机,但中国预警机的覆盖范围更广,能够指挥整个西太平洋区域的作战行动。军事分析师指出,预警机的列装使中国空军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监控,实战中可提前锁定对手,避免被偷袭。
在轰炸机领域,中国现役270架轰炸机以轰-6系列为主。该系列源于上世纪50年代引进的苏联图-16,经国产化改造后一直服役至今。早期型号仅能投掷普通炸弹,但2000年后推出的轰-6K换装了新引擎,可挂载巡航导弹,作战半径超过3500公里,能够覆盖关岛。更先进的轰-6N则具备空中加油能力,并可携带弹道导弹。目前,轰-6K占库存大头,约100多架,其他变型合计200多架,总数接近270架。海军航空兵装备的轰-6J专司海面目标打击,常成群出动挂载反舰导弹鹰击-12,对航母群构成威胁。国际评估认为,中国轰炸机部队是亚太地区最强的战略投送力量,有效弥补了远程打击的短板。
战斗机方面,中国空军以1900架的规模稳居亚洲第一。从早期的歼-7、歼-8到如今的歼-10、歼-11、歼-16和歼-20,升级换代速度惊人。歼-10系列轻型多用途战斗机有600多架,机动性好,适合近距离格斗;歼-11和歼-16基于苏-27改进,歼-16配备相控阵雷达和电子干扰系统,总数超过400架;歼-20作为五代隐身战机,2017年服役后生产加速,目前估算有300多架,甚至接近400架。四代半和五代机占比超过60%,每年新增上百架,远超日本的F-15和F-35,以及韩国的F-16。
中国空军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1949年建军时,仅有从国民党手中接收的几架P-51等破旧飞机。1950年代靠苏联援助的米格-15在朝鲜战场立功,但零件全靠手工仿制。1960年代实现歼-6、歼-7批量生产,但技术仍落后。1980年代海湾战争后,中国空军意识到差距,开始追赶。1990年代引进苏-27生产线,在沈阳工厂拆解学习,工程师在艰苦条件下研究每个部件。2000年后,歼-11B问世,采用国产引擎和飞控系统。2010年后,歼-20首飞标志着进入隐身时代,同时预警机和轰炸机也取得突破,空警-500使用国产雷达,轰-6K装备长剑-20导弹。
这些装备不仅具有战略意义,更构建起完整的作战体系。运-20运输机可在48小时内投送部队,歼-16D电子战机开辟电磁通道,彩虹-7无人机实施蜂群打击。当然,中国空军仍存在差距,战略运输机总数不及美军C-17的三分之一,高原直升机有时需租用米-26。疫情期间运-20投送医疗队暴露了投送短板,但生产线脉动式运转,每三天就有一架歼-10C下线,南昌无人机车间采用激光刻蚀复合材料技术。
未来,轰-20隐身轰炸机将问世,终结B-2的垄断地位;歼-20产能将持续扩大,预警机将推出KJ-3000新款。中国空军以亚洲第一的实力,正迈向全球顶尖行列。
参考资料:在福建舰弹射意味着什么?详解空警-600硬核战力 大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