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5日,绍兴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9月13日23时40分许,在车辆非运营时段,绍兴轨道交通2号线(当地俗称地铁2号线)一期存线车保洁单位4名保洁人员穿越轨道时,被一辆返场检修的电客车碰撞,导致3人死亡、1人受伤。这起发生在深夜的悲剧,迅速引发社会对地铁安全管理和用工问题的广泛关注。
据浙江省交通运输厅通报,该省已对此事提级调查,调查报告将统一公布事故具体伤亡人数、事故原因等关键信息。事故发生后,一名在绍兴地铁2号线某站上白班的保洁员王卫(化名)向记者透露,出事的保洁员均为夜班工作人员,工作时间为晚上9点至次日凌晨3点。
记者实地走访了解到,3名遇难者均为事故发生地附近村庄的村民,受伤保洁员则为外地人员。绍兴市轨道交通集团工作人员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涉事保洁人员负责存车线车辆车厢的保洁工作,在完成作业后离开防护区域,误入其他区域导致事故发生。
所谓'存车线',即地铁车场段,是地铁列车整备、检修、清洁的场所。绍兴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不设车辆段,列车停运后需开至终点站檀渎站前一站的豆姜站。该站同时作为2号线停车场,在上下行正线南北侧增设列检线,具备停车检车、清洗保洁等功能,并设有3条存车线,是2号线建设规模最大的车站。
多名保洁员向记者证实,晚班保洁员通常需要完成5辆列车、每列4节车厢的保洁任务。作业时需佩戴印有'APHP亚太酒店物业'和'城市服务商'字样的红色安全帽及反光马甲。曾在此线路工作的保洁员表示,下轨行区作业有严格规范,必须由地铁工作人员带领。
公开信息显示,绍兴地铁2号线一期2024至2027年保洁服务项目由浙江亚太酒店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中标。记者在豆姜站周边村落采访时了解到,部分保洁员年龄在60岁以上,多为当地村民。9月16日,多名60岁以上保洁员接到辞退通知,王卫称自己的合同还有数月到期,尚有4000元工资未结。
绍兴轨道交通集团9月25日发布的公告指出,经初步调查,本次事故系保洁员未按规定路径进入正线区域,被返场检修电客车碰撞导致的安全生产事故。多名地铁行业从业人员向记者证实,轨行区作业必须由带道司机或车站值站人员带领,施工人员需听从监管员指挥。
记者拨通绍兴市轨道交通集团电话时,工作人员表示事故当天是否有带道司机需等待调查结果,但确认'带道司机未受伤'。这起事故暴露出的地铁安全管理漏洞,与绍兴地铁2号线特殊的运营模式密切相关。
作为浙江省第二条GoA4级无人驾驶线路,绍兴地铁2号线于2023年7月26日正式运营。该线路原规划一段两场,后调整为一段一场,导致没有配套车辆段,严重影响正线运营和列车停放检修。2025年3月《现代轨道交通》刊登的论文指出,这种调整对线路运营产生显著影响。
论文提出的设计方案显示,列车运营结束清客后,需以'下线工况'离开车站,开入指定停车线,上传数据后自动休眠。清扫人员需向调度人员取得进入无人区许可,开启SPKS开关(人员防护开关)后,通过登车平台进行清扫作业。该开关设置在站台内或行调中心,可封锁区间保护作业人员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绍兴地铁客流量长期不达标。2024年招标文件显示,2号线客流强度仅0.09万人/公里·日,远低于国务院要求的每日每公里0.7万人次标准。交通运输部2025年8月数据显示,绍兴地铁当月客流强度为0.19万人/公里·日,运营压力可见一斑。
这起事故不仅暴露出地铁安全管理的漏洞,也引发对老龄化保洁员用工问题的思考。9月23日,某招工中介在朋友圈发布地铁保洁员招聘信息,明确要求'年龄60周岁以下'。当记者试图联系浙江亚太酒店物业服务公司时,未能获得有效回应。这起悲剧留下的,不仅是三个破碎的家庭,更是对整个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体系的深刻警示。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人物均为化名。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赵晨霖对本文亦有贡献。)
来源: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