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陷入抄袭韩剧《安娜》的争议后,赵露思主演的电视剧《许我耀眼》再次成为舆论焦点。此次,业内人士公开批评该剧存在严重价值观问题,不仅混淆基本道德认知,甚至涉嫌颠倒法律框架内的黑白,引发广泛关注。
在此之前,已有博主通过视频猛烈抨击《许我耀眼》的剧情设计,视频标题直指核心——‘骗婚“诈骗犯”!到底在感动些什么?’这种尖锐的批评方式,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该剧的质疑。
面对如此强烈的批评,部分追剧观众感到困惑,认为偶像剧的本质就是‘造梦’,观众只是追求娱乐效果,无需过于较真。然而,这种观点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挑战。
事实上,从偶像剧诞生之初,就存在一种默认的观念,即这类作品可以忽视逻辑和法律,只专注于渲染爱情。但近年来,随着《如懿传》等作品遭到吐槽,以及网友自发抵制洗白反派的警匪剧,公众开始意识到,对偶像剧的批判同样必要且重要。
影视作品对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的三观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业内人士批评《许我耀眼》三观不正,并非小题大做,而是明确指出了该剧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容易误导青少年,为他们树立错误的价值观榜样。
为了追求戏剧效果,许多偶像剧,包括国产剧,常常设置公共场合扇巴掌、泼水等极端情节,并以此作为宣传卖点。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些行为不仅可能导致拘留和留下案底,更无法指望有‘霸总’来拯救。
据业内人士透露,《许我耀眼》在短短三集内就出现了多个涉嫌违反法律红线的情节。女主角涉嫌诈骗,男主角若知情则构成共犯;男主角父母涉及权钱交易和财务侵占;就连配角也涉嫌造谣和损害他人名誉,堪称全员‘法制咖’。
女主涉嫌诈骗,男主要是知情就是共犯;男主父母涉及权钱交易,涉嫌财务侵占。
连配角都涉嫌造谣和损害他人名誉,堪称全员法制咖了。
需要指出的是,《许我耀眼》并非个例,许多偶像剧都存在类似问题。那么,业内为何还要对此进行批评呢?答案很简单——因为发声永远是有必要的。
——因为无论什么时候,发声都是有必要的。
此次站出来批评《许我耀眼》的业内人士,与赵露思本人并无直接‘旧怨’,他们的批评对象是该剧的价值观和法律问题,而非演员本人。
此前,业内人士对赵露思主演的另一部剧集《偷偷藏不住》也提出了严厉批评,甚至直接呼吁要求下架。他们认为,该剧将罪恶包装成浪漫,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造成侵蚀。
业内人士曾撰写长文总结,指出《偷偷藏不住》涉及针对未成年人的X犯罪,而《许我耀眼》则主要涉及经济犯罪。两者都踩了法律红线,对青少年产生了不良影响。
《偷偷藏不住》于2023年播出,至今已过去两年多时间,但业内人士仍在持续发声,尤其是当看到有孩子受到类似侵害时,他们的批评更加坚定。
有些人质疑为什么要批判偶像剧,但跳出粉圈思维,我们会发现,这些声音的存在并非要害谁,而是为了维护基本的价值观和社会秩序。
此外,《许我耀眼》还涉及另一个小争议。赵露思饰演的女主角出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二胎发现是女孩且患病后,被姥姥带走抚养。她从小不被父母重视,尽管成绩优异,父母也不愿掏钱供她上大学。最终,是姥姥拿出所有积蓄,才让她得以完成学业。
有网友指出,就女主角上大学的剧情而言,编剧似乎缺乏对现实生活的了解。安排女主角申请助学贷款,不是比掏空老人家的积蓄更合理吗?
令人意外的是,网友的几句简单吐槽,竟然引来了某些人对助学贷款的诋毁。这再次提醒我们,追星和追偶像剧可以,但不要为了维护所谓的偶像,而丢失了做人最基本的三观。
追星可以,追偶像剧可以,但不要为了维护所谓偶像,连做人最基本的三观都丢了,好吗?
本文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