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常规体检效果存疑,医疗定位需重新审视

时间:2025-10-01 11:32:16 来源:深度报 作者:深度报



“高血压是疾病吗?”

“高血压需要治疗吗?”

“如果你得了高血压,你治疗吗?”

在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一反常规,未作开幕致辞,而是以特邀报告形式抛出这三个问题,开启题为《对疾病危险因素控制和疾病筛查的思考》的深度报告。他明确表示,报告将包含“颠覆性观点”,但均基于科学依据,“仅为个人一家之言,提供不同思考视角”。

针对首个问题,韩启德自答:“高血压并非疾病,而是危险因素。”他援引《辞海》定义:疾病是致病因素引发、具有明确病理过程、导致劳动能力受限或丧失并伴随临床症状的状态。而多数高血压患者并无上述表现,因此应归类为危险因素。

这一观点引发现场讨论。韩启德曾向500余名博士生提问:“非疾病的高血压需要治疗吗?”起初,1/3的人未举手,认为“非疾病无需治疗”;举手者则强调“高血压是危险因素,需干预”。随后,韩启德公布研究数据:降压治疗可降低25%~30%的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效果显著。再次提问时,绝大多数人选择治疗。

然而,韩启德进一步抛出关键数据:我国40岁以上高血压人群,10年心血管事件(心肌梗塞和脑卒中)发生率最高约15%。降压治疗虽可降低30%风险,但实际仅4~5人受益,且需承担药物副作用及经济负担。他追问:“你愿意终身服药吗?”全场陷入静默。

韩启德指出,医疗的作用被过度高估。他引用数据称:“医疗对健康的贡献仅占8%,更多取决于生活方式、环境及保障条件。因此,需以更全面的视角看待健康问题。”

他以高血压、糖尿病前期、骨质疏松为例,强调针对危险因素的干预效果有限:“小概率事件干预的整体收益微小,但个体无法预知自己是否属于受益者。现实中,多数干预无效,甚至可能损害健康。”



韩启德特别担忧公众对疾病筛查的误解。他引用美国研究:7.6万例55岁~74岁男性中,PSA前列腺癌筛查组每万人发现108例,对照组97例,筛查增加12%病例,但13年后两组前列腺癌死亡率无差异。

肺癌筛查研究同样显示:45万人中,高频X胸片检查组的肺癌死亡率反而升高;胸片联合痰细胞检查虽似降低死亡率,但无统计学显著性。

“回归核心问题:常规体检还有意义吗?”韩启德引用研究称,除老年人外,健康体检对死亡率无显著影响。他直言:“现实是,无论检查结果如何,民众都被鼓励进一步检查,医患关系加剧了这一趋势。”

对此,他提出原则性建议:“需对低概率事件作出合理决策,提高筛查效率。”同时强调观念转变:“医疗费用用于基础医疗时效益显著,但用于晚期治疗则效果有限。应将资源投向最需要的地方。”

“医疗的问题不在于衰落,而在于过度昌盛;不在于无作为,而在于不知何时停止。”韩启德总结道,“在科学强盛的今天,人们将医学误当作魔法,需重新审视医疗的定位与边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