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莫斯科保卫战预警:战斧导弹或入乌,普京强硬回应引关注

时间:2025-10-01 19:28:42 来源:文雅笔墨 作者:文雅笔墨

一场秘密会面,让莫斯科陷入紧张氛围。城市高楼顶部新增防空设备,雷达全天候运转,仿佛随时准备应对来自天空的威胁。

事件起因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闭门会谈。泽连斯基直接提出请求,希望获得被称为“战斧”的远程导弹。这款导弹射程超过1600公里,若乌克兰获得,将直接威胁俄罗斯腹地。



图为战斧导弹

尽管乌克兰无人机已能渗透俄罗斯领土,但在严密防守区域效果有限。泽连斯基表示,需要更强大的武器摧毁俄罗斯军事基地和炼油厂,以迫使普京回到谈判桌。

特朗普对此未明确表态,仅称会“考虑”。这与前任美国政府形成鲜明对比,后者因担心激怒俄罗斯而拒绝提供此类武器。特朗普认为俄罗斯是“纸老虎”,这种态度为事件增添了不确定性。

俄罗斯迅速做出反应。外交部警告,任何攻击本土的行为都将遭到严厉回击。莫斯科加强防空部署,普京更新核武器使用规则,明确本土受威胁将触发严重后果。部署在边境的中程导弹也调整了位置,目标指向明确。



普京更新了俄罗斯的核武器使用规矩

乌克兰也在自主研发“火烈鸟”导弹,射程达3000公里,可连接卫星实现精准打击。该导弹已用于攻击克里米亚目标。但乌克兰仍坚持寻求美国战斧导弹,背后原因可能超越武器性能本身。

获得美国武器支持,意味着获得政治背书。这不仅是军事援助,更是美国对乌克兰行动的公开支持,具有重要象征意义。

当前战场形势显示,俄罗斯推进缓慢,每月仅占领小块区域。乌克兰则改变战术,攻击俄罗斯后方炼油厂,导致国内油价波动。



乌克兰要是有了“战斧”,莫斯科周围重要的军事设施得提心吊胆了

若乌克兰获得战斧导弹,将可打击莫斯科周边更多目标,进一步加剧俄罗斯压力。西方国家也趁机提供远程武器支持,试探俄罗斯反应。

乌克兰战略意图明显:通过攻击俄罗斯本土,迫使对方调回前线部队守卫后方,从而减轻前线压力。

所有目光聚焦特朗普,其最终决定将直接影响战场走向。提供战斧导弹可能促成和谈,也可能引发更大规模冲突。

延伸阅读:特朗普言论引发美俄军事对峙

特朗普嘲讽俄罗斯后不到48小时,俄军轰炸机编队逼近美本土。北美防空司令部声明,2架图-95轰炸机和2架苏-35战斗机进入阿拉斯加防空识别区。美方出动预警机、战斗机和加油机进行拦截。



图-95还是很有威慑力的

俄方此举是对特朗普言论的回应。特朗普称乌克兰可能“赢回全部领土”,并将俄罗斯称为“纸老虎”。但特朗普立场多变,其言论被指为向欧洲施压、兜售军火的策略。

俄罗斯派遣图-95轰炸机逼近阿拉斯加,是试探美国战略底线的手段。美军伴飞但避免挑衅,显示双方存在默契,都不愿事态升级。



美军F-16、F-35“伴飞”俄军图-95

俄军机频繁现身阿拉斯加,是针对美国战略底线的试探。阿拉斯加作为美国前沿防御区,战略价值重要。俄罗斯通过展示远程打击力量,检验美国容忍度,同时稳固其大国地位。

这种试探具有多重意图:提醒美国俄罗斯的战略威慑能力;在公海空域施加心理压力;传递俄罗斯不会因乌克兰危机而放弃全球战略布局的信号。



苏联时代,图-95就经常去阿拉斯加“遛弯”

美俄欧三方博弈加剧,北约面临分裂风险。北约本是美国遏制苏联的工具,冷战结束后目标模糊。俄乌冲突让北约“复活”,但内部矛盾凸显。

俄罗斯通过军事行动挑战北约防御能力;美国要求盟友提高军费,同时将乌克兰议题边缘化;欧洲国家夹在中间,既要应对俄罗斯威胁,又不满美国政策。

这种博弈首先体现在军费分歧上。北约秘书长支持上调军费,但欧洲国家态度分裂。东中欧国家愿意反俄,东南欧国家则不愿介入。这种分裂给了美国施压的空间。

对于俄罗斯而言,北约内部的分歧是机遇也是威胁。欧洲国家两难处境正在将北约裂痕变为显性冲突。

在俄乌冲突这场没有赢家的博弈中,北约既被美国当作遏制俄罗斯的工具,又被欧洲视为集体安全的最后屏障。但其内部的分歧与矛盾,已让这个曾经坚不可摧的军事联盟逐渐显露出脆弱性。当各方都试图从博弈中攫取最大利益时,北约的撕裂或许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