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国庆出游真实写照:堵车、涨价、人挤人,为何还要去?

时间:2025-10-01 20:47:42 来源:刚哥说法365 作者:刚哥说法365



那些选择国庆挤破头出游的人,究竟图什么?每年国庆,总有一批人义无反顾地踏上旅途,却往往陷入堵车、人挤人、物价飙升的困境。这究竟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还是一场花钱买罪受的冒险?



国庆首日,高速公路秒变“停车场”。有车主爆料,整整6个小时仅挪动90公里,车辆如蜗牛般缓慢前行。然而,堵车并未浇灭游客的热情,反而催生了别样的“堵车文化”。车主们摇下车窗,彼此点头致意,甚至有人在高速路上支起折叠桌打扑克、遛狗、跳广场舞,将高速公路变成了大型露天社交现场。



景区内,情况同样不容乐观。长城上人挨人,西湖边人挤人,黄山、故宫等热门景点更是人山人海。游客们高举自拍杆,却发现镜头里永远躲不开陌生人的后脑勺。导游的小旗子淹没在人群中,讲解声被嘈杂的人声淹没,旅游体验大打折扣。



景区小吃摊的“天价”美食更是让人瞠目结舌。一根烤肠卖到二十元,一桶泡面也要15元。游客们边啃边骂,卖家却边笑边数钱。有游客调侃,与上海迪士尼的35元烤肠相比,这些景区还算“良心”。然而,一瓶矿泉水卖20元的真实案例,却让人无法淡定。



住宿价格同样水涨船高。平时两百多的快捷酒店,国庆期间标价一千八。前台小妹眼皮都不抬:“爱住不住,后面还有排队呢!”住客望着比大学宿舍还小的房间,突然理解了什么叫“花钱买了个寂寞”。更有不靠谱的民宿,直接把订好的房子卖了更高的价,让游客措手不及。



导游的“套路”更是让人防不胜防。购物店一待就是两小时,美其名曰“自由活动”,实则强制消费。游客们敢怒不敢言,生怕被穿小鞋。这里玉器保真、特产绝不宰客的承诺,最终却变成了游客提着高价劣质商品回家的尴尬现实。



面对这些旅游陷阱,游客该如何维权?若导游有强制购物的言行,则违反《旅游法》“禁止以不合理低价诱骗游客并通过购物获取回扣”的规定,违者将面临没收违法所得、停业整顿(最高吊销许可证)及罚款(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处罚。若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威胁、限制人身自由等行为,则可能触犯《刑法》的强迫交易罪,最高可判7年有期徒刑。游客可30日内要求退货退款,并通过12345或文旅部门投诉维权。



然而,维权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虽然强制购物侵犯了消费者的交易自主权,但一家人在外地旅游图的就是开心,大部分人都会忍气吞声、自认倒霉。何况,弄不好还有安全隐患。即使有个别较真的游客,时间和精力成本也让他们望而却步。



朋友圈里的九宫格打卡照,配文“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底下点赞评论一片祥和。可谁知道镜头外,是排队三小时拍照三分钟的暴躁,是孩子哭闹、老人中暑的鸡飞狗跳?家长们带着孩子增长见识,最后却是孩子累得睡着、家长累得骂街。



为了拍一张“天空之镜”的照片,游客们排队两小时,结果发现所谓的镜面不过是块脏兮兮的玻璃,反射效果全靠滤镜。更可笑的是,那些举着手机摆拍的年轻人,全程低着头,连眼前的美景都没看一眼。他们不是在旅游,完全是在社交表演。



那些挤破头也要出门的人,到底是为了看风景,还是为了证明“老子去过”?或许,他们只是想在朋友圈里刷一波存在感,却忽略了旅游的本质——放松身心、享受生活。



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千万不要忘了。一定要赶在免费时段之前下高速,否则你想省下那千儿八百的过路费,就真的成了一场黄粱美梦。



国庆出行的人,或许并非“蠢”或“贱”,而是被旅游的热情冲昏了头脑。明知会堵车、会涨价、会挨宰,却依然选择凑热闹;宁愿花钱受罪,也不愿在家里享受片刻安宁。然而,好出门不如赖在家!躺在阳台上晒太阳、沙发葛优瘫、茶几上摆着没翻几页的书、手机里刷着朋友圈的人山人海现场直播——这,才是当代人最奢侈的假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