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米有点尴尬。
发布会开得热血沸腾,销量战报刷屏不断,结果资本市场一脸冷漠:“你说你对标苹果,可苹果现在忙着搞AI,你还在比谁摄像头多一个环?”
这感觉,像极了你高考前天天背《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结果一进考场发现——今年考的是AI编程。
小米这些年,活脱脱就是“优等生”的典范:苹果出什么,它研究什么;三星怎么做,它拆解什么。参数拉满,价格砍半,性价比三个字刻进DNA。消费者买得爽,媒体夸得勤,一度被誉为“国产之光”。
可如今,市场风向变了。大家不再问“你比苹果便宜多少”,而是问:“你比苹果多点啥?”
小米一愣:这题,超纲了。
就像古希腊那个著名的“戈尔迪之结”——无数英雄围着一个死结苦思冥想,怎么解都解不开。
直到亚历山大来了,拔剑一挥,咔!结是没了,王位到手。他不纠结“怎么解”,而是问:“为什么非得解?”
今天的商业世界,拼的不再是“谁学得像”,而是“谁敢掀桌子”。你还在研究怎么把绳结解开,别人已经拿着电锯把整辆车拆了。
看看那些真正“基业长青”的企业:宁德时代从不喊“我要做电池界的特斯拉”,它想的是“怎么让电动车跑得更远、充电更快”。
中芯国际也不说“对标台积电”,它闷头干的是“7纳米能不能自己造出来”。它们的对手,不是某一家公司,而是整个行业的天花板。
反观小米,发布会讲造车、讲芯片、讲生态,听着激动人心。可一到产品落地,核心芯片还是别人家的,操作系统还是安卓改的,智能驾驶还在追尾测试阶段。
用户等了半天,就等来一句:“我们很努力。”
这就像你期待朋友创业开餐厅,结果他开了家“山寨版海底捞”,锅底一样,服务一样,连甩面师傅的发型都一样。
你问他:“你的特色呢?”
他答:“我们便宜十块。”
短期看,这招挺好用。长期看,这叫“慢性自杀”。因为消费者会问:我为什么不直接去原版?
更尴尬的是,小米对标的“原版”——苹果,现在自己也快掉队了。iPhone 17还没发布,资本市场已经开始打哈欠。
为啥?因为大家发现,真正引领未来的,是英伟达的算力、谷歌的AI、OpenAI的模型。这些公司不比“谁手机拍得更亮”,而是重新定义“手机该干什么”。
当小米还在拿放大镜,比划苹果的摄像头排列时,别人已经用AI让手机自己写代码、做决策、开车了。这差距,不是参数能填平的。
有人说,小米也想创新,可研发烧钱,周期太长。这话没错,但问题是所有伟大的企业,都是从“烧钱”开始的。你不能一边喊“我要做时代引领者”,一边又舍不得砸钱搞底层技术。
那不叫创新,叫“高级模仿”。
想想看,如果当年乔布斯也说,“诺基亚做得挺好,咱们抄一套得了”,哪来的iPhone?
如果马斯克觉得,“丰田电动车也不错,改改就行”,特斯拉现在可能就是“北美小鹏”。
真正的创新,不是“对标”,而是“定义”。不是“我们比苹果便宜”,而是“我们让手机不再需要充电”。不是“我们的车能自动驾驶”,而是“我们的车能帮你赚钱”。
小米缺的不是钱,不是技术,而是那种“掀桌子”的勇气。它太怕得罪老用户,太怕股价波动,太怕一步走错满盘皆输。于是选择了一条最安全的路:在别人的规则里,做最好的学生。
可商业世界从不奖励“优等生”,只奖励“破局者”。你考了全班第一,但高考换了卷子,你背的答案全作废。
现在的小米,就像一个背着重重书包的学霸,手里攥着“对标笔记”,眼里盯着“苹果考卷”,却忘了抬头看看:时代已经换了考场。
消费者要的不是“平替”,而是“超越”。他们愿意为“不一样”买单,而不是为“差不多”鼓掌。
你给我一个理由:为什么选你,而不是别人?
小米的“剑”在哪?
那把能斩断旧规则的利剑,是不是还躺在发布会的PPT里?如果连自己都不相信那把剑的存在,又怎么能说服用户为你投票?
最后送一句大实话:别老盯着别人的王冠,真正的王,是自己打造王冠的人。否则,你再像国王,也只是个cos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