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今日话题之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在大街上看到有老人突然身体不适倒地,你会不会第一时间上前扶起?这看似是一个简单的日常场景,如今却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扶还是不扶’以及‘如何扶’的问题,已不仅是一个道德议题,更上升到了法律层面。
近日,湖南发生的一起男子扶起摔倒老人后反被要求赔偿三万元的事件,就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反响。该男子本是出于好心,却遭到了老人及其家属的诬陷,声称是男子碰到老人导致其摔倒受伤,并报警追究其责任。
在有理说不清的情况下,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该男子不得不花费十几天的时间,配合当地公安部门进行调查,最终才找到了一处可以证明老人是自己摔倒的监控画面。然而,在这漫长的十几天里,他不仅耽误了工作,还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明明做了好事,却反而被要求赔偿数万元,这种滋味,恐怕只有当事人才能深刻体会。
幸运的是,该男子最终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但这一事件也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于‘扶还是不扶’的讨论。9月30日,有媒体针对此事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扶人者被讹后还需自行证明清白,这无疑给做好事的人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对此,有专业律师提出了几点中肯的建议。
律师指出,在决定扶起受伤的人之前,应做好相关的准备,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相关单位也应更加主动地介入处理此类事件。明明做了好事,却被无端讹诈,而在查清事实后,对方往往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一句道歉就了事。这种‘零成本’的讹人行为,是否应该在法律层面追究其责任呢?如果讹人者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那么以后谁还敢伸出援手呢?
针对这一问题,律师给出了专业的意见。他建议,在决定扶起受伤的人之前,一定要先保留好‘证据’。具体来说,有两点非常关键:一是,在决定扶人之前,最好能同时找几个人一起去扶,以便有更多的‘人证’;二是,最好在扶之前看看附近有没有可以拍到自己的监控,或者自己全程用手机拍摄,录下自己和被扶起者沟通的过程。总之,在决定扶人之前,为了防止被讹,应先做好可以保护自己的证据。
从这次事件中可以看出,正是监控帮助了男子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一事件给男子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对方在查清事情后,只是简单地来了一句道歉就完事。那么,男子的合法权益又应该如何保障呢?针对这样的情况,律师认为可以追究讹人者的责任,要求对方赔偿误工费或者是精神损失方面的费用。毕竟,这样的事情确实给男子带来了很多的困扰和实际的损失。
说到底,这个事情最终还是要回到法律的层面才能得到比较有保障的解决。扶人的事情是道德问题,我们应该去扶;但扶人以后如何保障扶起者自己的权益,则需要法律层面做好保障才行。对此,大家又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