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来首次!美国政府真的停摆了,这一罕见局面的起因是参议院拒绝批准政府预算。事件引发各界强烈反应,而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此背景下迅速将注意力转向中国,并提出了一项直接关联中美经贸关系的诉求。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称,由于中国未履行购买美国大豆的协议,导致美国豆农遭受损失。他宣布将动用关税收入补贴豆农,并强调将与中方就此问题进行谈判。根据其表述,中美此前达成的协议要求中国每年购买数十亿美元美国农产品。
这一表态立即引发三方面质疑:
1. 美国政府当前处于停摆状态,财政拨款受限,补贴资金从何而来?
2. 中美农产品贸易本属正常商业行为,中国始终保持大豆进口,反而是美方加征关税导致贸易受阻,责任归属存在争议。
3. 稀土问题尚未解决,大豆出口又成新焦点,特朗普政府为何在问题持续数月后才采取行动?
分析认为,特朗普此举折射出两大紧迫压力:
支持率持续走低:9月民调显示其支持率跌至43%,创二次执政以来新低。农业州作为共和党传统票仓,豆农困境可能引发中期选举连锁反应。
政府停摆危机:当前超三分之一联邦机构停摆,数万政府雇员面临无薪休假。通过制造中美贸易话题,可暂时转移公众对国内治理失败的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宣布将在10月31日-11月1日韩国庆州举行的APEC峰会上,与中方领导人重点讨论大豆问题。但中国外交部回应称,具体议程仍在沟通中。
中国应对策略呈现两大特点:
1. 市场导向原则:中国进口企业将根据价格竞争力选择货源。当前巴西、阿根廷大豆关税仅为3%,且阿根廷已暂停粮食出口税,而美国大豆仍面临23%的进口关税。
2. 谈判主动权:在中美贸易博弈中,中方占据有利地位。数据显示,自9月18日新销售季开始以来,中国尚未预订任何美国大豆货轮,这是1999年有记录以来的首次。
深层影响持续显现: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价值超120亿美元,占美国大豆出口总值的半数以上。若贸易僵局持续,美国豆农将面临每英亩100-150美元的亏损。彭博社监测显示,特朗普表态后美国大豆期货短暂上涨1.9%,但随后回落,显示市场对政策效果存疑。
事件延伸阅读:
当地时间10月1日,特朗普在白宫重申将动用关税收入补贴农民,并声称"最终农民会发财"。但美国大豆协会主席乔什·加克尔指出,当前每英亩100-150美元的亏损已让种植者难以承受。共和党参议员近期会见驻华大使时也承认,除短期救助计划外,美方缺乏有效解决方案。
这场由政府停摆引发的经贸博弈,既暴露出美国治理体系的深层矛盾,也凸显中美贸易关系的复杂性。随着APEC峰会临近,大豆问题能否成为突破口,仍需观察双方后续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