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门剧集《沉默的荣耀》最新剧情中,一场由港返台的王者归来戏码上演,吴石巧妙借刀杀人,在“国防部”总长面前对保密局发起攻势,导致谷正文遭遇停职反省、发配边疆的命运转折。
作为保密局的得力干将,面对如何处置谷正文的难题,毛人凤给出了三个选项:重庆、贵阳、台中山区。在当时局势下,重庆、贵阳作为西南重镇,条件优越;而台中山区则被视为偏远苦寒之地。然而,谷正文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台中山区。
这一反常举动,让上司毛局长和下属余队长均感困惑。谷正文坦言:“台中山区是共(党)工委的武装基地,我愿前往进行渗透侦察。”
从常理来看,谷正文作为侦防组长、上校军衔,对反(共)的热情似乎超出了情理范围。那么,在这场隐蔽战线的斗争中,他为何对抓共谍、反渗透如此狂热呢?
表面上看,谷正文对抓共谍的执着,部分源于经济压力。退居台湾后,国民党当局财政拮据,保密局内部编制有限、经费紧张。谷正文等人的薪酬由基本工资+绩效奖金构成,而基本工资微薄,抓共谍成为创收的重要途径。因此,谷正文对吴石等“可能价值连城”的目标紧追不舍。
然而,经济压力只是表层原因。谷正文之所以对反共肃谍如此热情,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他的叛徒身份。在剧中,谷正文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历史上他曾任八路军115师某大队队长,后被国民党抓获并叛变,成为军统特务。
叛徒的身份,成为谷正文行为的前提。加入军统后,他急于获得国民党的信任,因此积极反(共)、纳投名状,在抓共谍、杀共(党)事件上表现尤为主动。
对于叛徒而言,加入新阵营往往面临信任危机。谷正文通过疯狂剿共、捕杀地下党员的方式,试图向蒋介石证明自己的忠心,换取蒋家父子的深度信任。
但投名状并非谷正文行为的全部解释。时隔多年,他已无需通过投名状来换取安身立命之地。那么,他为何仍对抓共谍如此执着呢?
这背后,是叛徒共同的心理特征——自我美化和自我催眠。谷正文入党早、资历深、能力强,却最终背叛组织。面对国民党失败、新中国成立的现实,他不愿承认自己的短视和无能,因此疯狂地对吴石等“老东家”下手,仿佛只有成功反攻大陆、扼杀新中国,才能证明自己的决定并不愚蠢。
这种心理在职场和感情中屡见不鲜。许多人离职或分手后,往往希望前任越混越惨,以证明自己的选择正确。谷正文目睹国军败退、我党胜利,心态失衡,因此抓共谍成为他的执念。
正如吴三桂打开山海关、英布给刘邦当带路党一样,叛徒们的积极性往往源于自我证明的需要。谷正文执念太深,最终反噬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