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假期,作为消费市场的黄金窗口期,各大商圈纷纷以“新业态+强体验”为核心,通过多领域联动、多场景布局、多业态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消费体验,激活节日经济活力。从北京的体育赛事与花园城市联动,到上海的节庆活动与数据平台赋能,再到成都的沉浸式消费新场景,商圈经济正以创新姿态迎接消费升级浪潮。
北京:体育赛事+花园城市,双轮驱动消费升级
金秋十月,北京迎来中国网球公开赛与WTT大满贯的“同城双赛”。两大顶级赛事不仅带动体育消费升温,更通过特许商品开发、快闪店等创新形式,将体育文化与城市生活深度融合。中网特许商品以城市文化元素为设计灵感,推出限定款搪胶毛绒公仔等爆款产品,成为赛事期间中外球迷的“必买纪念品”。据奇梦岛媒介负责人黄海东介绍,快闪店内商品供不应求,体育消费热度持续攀升。
与此同时,北京市朝阳区打造的“花YOUNG潮外”UIC片区消费季,通过“公园+商圈”新模式,将日坛公园、悠唐购物中心等文商旅体资源串联,形成文化体验与消费场景的自然衔接。游客在公园赏花拍照后,可顺路到商圈逛市集、品美食,实现“逛、玩、拍、买”一站式体验。悠唐购物中心市场推广副总监权力表示,借助金秋消费季,商场客流量预计增长约10%。
朝外街道办事处主任黄海燕介绍,街道联合区域内资源组建商业联盟,聚焦“年轻力消费”,通过网红美食、互动舞台等场景设计,延长消费链条,提升商居凝聚力,推动商业品质与消费规模双提升。
上海:数据平台赋能,首店经济激活消费潜力
上海静安区以“文旅商体展联动平台”为抓手,推出上海首个“信息多元呈现、消费跨域联动、数据动态追踪”的数字化工具,并发布核心载体“静安GO消费手环”。静安区商务委主任姚磊表示,该平台通过媒介、客流、消费、监测四端协同,为商圈优化场景动线、提升服务质量提供数据支撑,助力客流转化效率提升。
平台开发方应帆科技首席运营官田力介绍,以手环为纽带,打破商圈、文旅、体育场馆的物理边界,为消费者带来“互动式+沉浸式”体验。双节期间,静安区还将推出“时尚+体育”“时尚+文化”等系列主题活动,结合平台数据能力,打造全域时尚消费生态。
连日来,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南京西路可持续生活周等活动陆续落地,一批高能级首店、旗舰店及新品首发活动集中亮相,进一步激发商圈活力。
成都:沉浸式场景创新,打造独特节日记忆
在成都,宽窄巷子文化街区通过“文化科技展+主题IP展”双轮驱动,构建消费新场景。与四川师范大学合作的“宽窄院巷·家国万象”文化科技展,设置5个互动点位,游客招手即可“唤”出互动影像,吸引大量游客打卡。宽窄文创投文创IP中心市场营销负责人崔春梅介绍,国庆期间联合成都博物馆推出的“胖花迎国庆·胖虎耍成都”IP互动展,以趣味性与视觉冲击力为特色,为游客留下独特节日记忆。
宽窄巷子相关负责人表示,街区通过主动求新求变,调整运营战略,以潮流、多元、包容的消费场景,向游客展示成都独特魅力,实现“常玩常新”的游览体验。
从体育赛事到数据平台,从花园城市到沉浸式展陈,国庆中秋假期,各大商圈正以创新姿态突破同质化瓶颈,为消费市场注入新动能。(经济日报记者 韩秉志 李治国 丁振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