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日均百部短剧齐拍 郑州短剧基地崛起背后的产业革命

时间:2025-10-03 09:08:38 来源:财联社 作者: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10月3日讯(记者 张洋洋)在郑州聚美航空港竖屏电影基地,日均百部短剧的拍摄盛况正在上演。这座占地近两万平方米的影视基地内,工作人员穿梭于十余个专业布景之间,摄影机与灯光设备频繁进出,每个场景都可见剧组紧锣密鼓地拍摄。


《石王大会》短剧拍摄现场 图/《科创板日报》记者摄

这些刚完成拍摄的短剧,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精准推送至用户首页。当用户点击"点我继续看全集"的弹窗付费后,内容将跳转至红果、番茄等免费渠道完成商业闭环。这种线上线下联动的产业模式,标志着微短剧产业已完成从边缘到主流的跃迁。

据市场机构统计,截至2025年7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96亿,全年市场规模在去年500亿元基础上持续攀升。资本加速布局、分账模式创新、政策监管完善与AIGC技术深度融合,共同推动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产业基地集群化 郑州成核心枢纽

在郑州聚美航空港竖屏电影基地,9月拍摄排期表显示每日至少一部短剧开机。这个由闲置产业园改造的影视基地,配备家庭、医院、ICU病房等十余种专业布景,已产出近500部微短剧。


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向记者透露,北京制作方纷纷南下郑州,看中的正是当地30%-40%的成本优势。目前郑州已形成包括金水区大志影视基地、新郑木马影视基地在内的产业集群,集聚820余家制作企业,约3万从业人员。


基地工作人员展示的排期表显示,尽管场地面积与演员数量快速增长,仍难以满足剧组需求。这种"抢场地、抢人手"的盛况,在西安、青岛、长三角等地同样上演。西安基地日均接待超10个剧组,青岛西海岸新区出台百万奖励政策,长三角多地建立产业基金。


郑州从业者指出,本地产业链已实现从拍摄到分发的完整闭环。红果、喜番等平台提供的变现确定性,配合完善的生产配套,使行业形成上下游协同效应。

▍AI技术重构产业链 动画微短剧崛起

行业正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转型。中文在线AI动漫部总经理清风透露,AI技术将传统11个制作环节压缩至3个,月产能突破1300分钟,成本下降的同时实现跨国画风适配。这种"降本增效"为年轻创作者打开参与通道。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表示,AI使科幻、战争等高成本场景在微短剧中成为可能。依托果燃计划,平台已立项82部短剧,上线近30部作品,并通过IP授权、资金扶持推动内容规范化。

快手副总编辑张鹏观察到,AI工具正深度介入创作流程,提升整体质量的同时催生多元表达。业内预测,随着技术工具链完善,动画微短剧有望形成千亿级市场,成为继真人短剧后的新增长极。


这种变革在郑州体现得尤为明显。当地剧组现在可一站式完成拍摄,无需再奔赴横店。当AIGC技术遇上完善的产业配套,中国微短剧产业正书写着新的发展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