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星闻

“K签证”来了!它到底是什么?

时间:2025-10-03 10:15:59 来源:夷门王生 作者:夷门王生

近期,网上热议“K签证”,不少人怀着民族主义情绪表达了反对意见,担心我们的工作岗位会被印度人抢走、会被非洲黑人抢走。但“K签证”是什么?如何执行?多数人都一知半解。今天我们来捋一捋。


K字签证

“K签证”是什么?

"K签证”全名为科技人才签证,"K"是“科技”二字的汉语拼音首字母。该类型签证是我国今年对《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作出修改后新增的一类普通签证类别,明确“发给入境的外国青年科技人才”,10月1日起施行。

我国目前给外国人的签证有13种类型,分别是:1.C签证,即乘务签证,发给国际海陆空运输乘组人员及家属。2.D签证,即定居签证,发给来华永居人员。3.F签证,即访问签证,发给访问、交流人员。4.G签证,即过境签证,发给过境人员。5.J签证,即记者签证,发给来华进行新闻工作的人员,J1给外国常驻中国记者,J2给短期记者。6.K签证,就是前面说的科技人才签证。7.L签证,即旅游签证,发给来华游客。8.M签证,即贸易签证,发给来华从事商贸活动人员。9.Q签证,即亲属签证,发给来华探亲人员,Q1给中国人外籍家属或有中国永居权的外国人的外籍家属,Q2给短期探亲的家属。10.R签证,即人才签证,发给国家需要的高层次人才。11.S签证,即私人事务签,发给来探望在华工作、学习的外籍人的家属的签证,S1是长期签,S2是短期签。12.X签证,即学习签证,发给来华留学人员,X1是长期签,X2是短期签。13.Z签证,即职业签证,发给在华工作的人员。


中国签证

根据8月14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的决定》,“K字签证,发给入境的外国青年科技人才”,“申请K字签证,应当符合中国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规定的外国青年科技人才的条件和要求,并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条件和要求是什么呢?《决定》没细说。

通过整合网上多方资料可知,“K签证”主要发给在境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理工科相关专业(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毕业并取得学士及以上学位的年轻人(18-35岁),他们可以先申请此签证,然后来中国找工作。此签证是5年内多次签,每次来华可达180天。说简单了,就是国内外名校理工类本科毕业的外国人,就可申请此签证来华找工作。

“K签证”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K签证”的目的是吸引国外优秀青年人才来华工作,为我国的科技进步做贡献。此类签证有几个核心关注点:学科专业、学历出身、年龄限制、无需用人单位邀请函。


来华外国游客

学科专业限定在STEM类专业,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其实也是广义上的理工专业。

1988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2016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了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在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建设科技强国,需要大量理工科人才,因此,这几年国内高校都在进行专业调整,压缩文科专业,增加理工类及交叉学科招生名额。目前我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上产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但在高端芯片等一些高科技领域仍然受制于人,故而需要大量引进国际人才。

学历出身要求是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这个限定其实比较模糊,但普遍认为应该是看QS排名,比如QS综合排名前500或专业排名前100。QS500名高校,相当于国内的老牌“211”大学,也就是现在的“双一流”高校中的“一流大学”(比“一流学科”类大学更强)。当然,国家执行时肯定会优中选优。

年龄限制说的是青年人才,国内对“青年”的理解比较宽泛,有时是40岁以下,有时是45岁以下,甚至是50岁以下。但理工类说的青年一般指35岁以下者。理工类更强调创新,年轻人思维活跃、比较有“闯”劲,容易出突破性成果。这和文科不一样,文科主要靠积累,往往是越老越香。所以,有香港媒体解读说“K签证”年龄要求是18-35岁的年轻人。

无需用人单位邀请函,这是“K签证”和R签证、Z签证的重要区别。以前,外国人来华工作,都是需要国内用人单位先发邀请函,他们拿着邀请函才能申请签证,也就是说,工作已经找好了,是来履职的。“K签证”是先发签证,这些青年科技人才来后再找工作,至于找到找不到,那是另外一回事。

“K签证”只是来华许可,担心什么?

网上近期对“K签证”议论较多,不少人担心门槛太低、外国人来抢工作、甚至趁机大量移民中国。这些顾虑可以有,但都是表面理解,我觉得大可不必。

门槛太低吗?请注意,虽然对学位的最低要求只是学士,但执行时肯定会优先考虑“及以上”。而且“知名”二字会把控得比较严格。也有人说国外的本科毕业生或国内高校的外国留学生就比我们自己的毕业生强吗?这个真的未必,但广纳天下人才为我所用,这有何不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要“加强人才国际交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把世界各国的优秀人才吸引过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对我国的发展来说利大于弊。

外国人会因此来抢工作吗?增设“K签证”之事8月14日已由国务院发布,但却是近期由印度媒体报道后才引起大家的注意。因为美国收紧了F1B工作签,还要求雇主申请时支付10万美元,一些原本打算去美国工作的印度人表示可以考虑通过“K签证”来中国工作。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关系大家都清楚,于是就有人十分排斥。


外国人工作许可证

其实,每年都有不少外国人通过R签或Z签来华工作,“K签证”实施后,会来一些老外和中国人“抢工作”,但他们来“抢”的都是高端的岗位,这些岗位确实需要“能者上”,一些单位早就实行了“全球招聘”,这对普通人不会产生影响。因为所有外国人来华工作,除了签证外,还要办工作许可证,岗位与签证类型不符,是不会批准的。

外国人会趁机大量移民中国吗?签证政策放宽,肯定会吸引更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但来中国与移民中国是两回事。众所周知,外国人在华获取永久居留身份非常之难,通常有以下几个途径:1.和中国人结婚5年以上(每年居留不少于9个月)。2.在中国高级职称岗位(比如副教授以上职称、副总以上职位)工作4年以上(至少居留3年)。3.连续3年以上在我国鼓励类产业领域大额投资。4.对我国有重大贡献。实际上申请成功较多的都是通过1和2两个途径。


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

来中国的外国人多了,移民中国者也会多起来,但我国不是移民国家,不会凭空多出第57个民族来。极少量的外国人获得永居甚至取得中国国籍,如同一滴水滴入大海,不会对我国的族群结构产生影响。再说了,欧美国家移民泛滥以及移民用高生育率改变当地族群结构的前车之鉴(比如美国的拉丁化和法国的黑人化)国家不会不考虑,不可能让生育率很高的外国移民挤占我国民众的生存空间。

“K签证”实施,民众有顾虑,这是好事,会促使相关部门让实施方案更加精细化,及时堵住漏洞。但以后街头的外国人多起来时,也不必视作洪水猛兽,只要国家能把他们管好、用好,并及时处理由此带来的新问题,就不会给国家安全、社会治理造成冲击。